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与人类相区别的物质世界,此物质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人类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进化。我国几千年民族文化随着自然界的演变在不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国民族文化特征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展现了人类崇尚自然,改造自然,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勇气和心境,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少数民族舞蹈为传播文化的艺术浪潮,标志着中华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文化大融合。少数民族舞蹈丰富的文化内涵、别样的舞蹈风格,传递给我们的是不同时代的文化自觉,少数民族舞蹈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中,以一种新的民族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反排木鼓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下,其舞蹈的本质特征,舞蹈风格,鼓点、表达形式,服饰装扮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内、外因的影响下会演化,苗族反排木鼓舞作为少数民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也是其演化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承的演化研究。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反排木鼓舞的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少数民族舞蹈的演化是文化传承过程中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2)反排木鼓舞的本质由祭祀性向商业性演化(3)反排木鼓舞的创新改编造成了对舞蹈文化内涵的忽视(4)校园情景中的演化形态更适合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和发展(5)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人逐渐消亡(6)旅游开发、互联网的影响导致传播内容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