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野下少数民族舞蹈的演化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与人类相区别的物质世界,此物质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人类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进化。我国几千年民族文化随着自然界的演变在不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国民族文化特征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展现了人类崇尚自然,改造自然,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勇气和心境,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少数民族舞蹈为传播文化的艺术浪潮,标志着中华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文化大融合。少数民族舞蹈丰富的文化内涵、别样的舞蹈风格,传递给我们的是不同时代的文化自觉,少数民族舞蹈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中,以一种新的民族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反排木鼓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下,其舞蹈的本质特征,舞蹈风格,鼓点、表达形式,服饰装扮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内、外因的影响下会演化,苗族反排木鼓舞作为少数民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也是其演化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承的演化研究。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反排木鼓舞的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少数民族舞蹈的演化是文化传承过程中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2)反排木鼓舞的本质由祭祀性向商业性演化(3)反排木鼓舞的创新改编造成了对舞蹈文化内涵的忽视(4)校园情景中的演化形态更适合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和发展(5)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人逐渐消亡(6)旅游开发、互联网的影响导致传播内容同质化
其他文献
盘龙刺是华佗夹脊穴的一种刺法,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一些脏腑功能失调的疑难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失眠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时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特定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具体"任务"来"驱动"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
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为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十年追踪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ADL和IADL)的发展轨迹进行深入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英汉类词缀"-speak"、"-friendly"、“-门”、“-族”、“-奴”等构成的新词如" lawyer-speak "、" society-friendly"、’‘艳照门”、“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护理,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于
人们认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离合词。但《现代汉语词典》也无法区分是词还是短语,而且《词典》中带“//”也无法确定是离合词还是双字短语。但只要抓住了汉语的根--“字”,区别
<正>原电池和电解池通称为电池,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优秀的试题成为高考试卷中可圈可点的亮点试题.该类题目能够考查同学们对解题方法的掌
微博时代的到来对政府传统治理方式提出挑战,政府微博以其天然的优越性和优越性区分于普通微博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以行政美学的视角,探讨我国政府微博具有的美学意蕴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