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主客观睡眠质量随增龄的变化及其对视空间记忆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睡眠尤其是老年期的睡眠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和科研领域的关注热点。过往的研究显示,睡眠对个体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还对认知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在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显著改变,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出现了睡眠时长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效率下降、睡眠片段化等情况。已有研究显示,睡眠质量的下滑与老年人的认知下降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首先探讨了老年人主客观睡眠质量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进而考察主客观睡眠分别与老年人视空间记忆的关系,最后将主客观睡眠同时纳入,探讨二者对老年人视空间记忆的共同影响机制。研究一以老年人睡眠神经量表的得分作为主观睡眠指标,体动记录仪采集到的睡眠特征作为客观睡眠指标,考察老年人随增龄在主客观睡眠指标上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主客观睡眠质量均表现为随增龄的下降,具体表现为:主观睡眠方面,主观睡眠时长和主观睡眠效率随增龄的下降,主观嗜睡程度随增龄的上升;客观睡眠方面,客观睡眠时长随增龄的下降,睡眠后觉醒时长和睡眠片段化指数随增龄的上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和抑郁情绪对睡眠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该效应更多的体现在主观睡眠上,具体表现为:主观睡眠时长和主观睡眠效率表现出了随焦虑增长的下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现出了随焦虑增长的上升。研究二采用视空间记忆范式对老年人的项目记忆与位置记忆进行了考察,探索老年人主观睡眠与其视空间记忆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主观睡眠效率能显著预测其项目记忆反应时以及位置记忆的正确率,具体表现为:主观睡眠效率越高,项目记忆反应时越短,位置记忆正确率越高。研究三探讨了老年人视空间记忆范式中项目记忆与位置记忆与其客观睡眠指标之间的关系。老年人的睡眠后觉醒时长能有效预测其项目记忆反应时以及位置记忆的正确率,具体表现为,睡眠后觉醒时长越长,项目记忆反应时越长,位置记忆的正确率越低。研究四同时纳入主客观睡眠指标,考察主客观睡眠在年龄影响视空间记忆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主客观睡眠质量可以完全中介年龄对项目记忆反应时的影响。此外,主客观睡眠质量可以部分中介年龄对位置记忆正确率的影响。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随增龄老年人主客观睡眠质量均有所下降。同时,主观睡眠质量的下降能有效预测老年人在视空间记忆任务中项目记忆反应时的改变,而客观睡眠质量的下降能有效预测老年人视空间记忆任务中的反应时以及位置记忆的正确率。进一步平行中介分析显示,老年人主客观睡眠质量能中介年龄对视空间记忆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记忆和睡眠的研究维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
其他文献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一直被学者们关注,Anderson提出的一般攻击模型(GAM)是目前该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他认为暴力视频游戏可以通过影响生理机能来诱发由愤怒主导的情绪状态,游戏激活了个人的攻击性认知和思维网络,使个体对当前的状况进行评价并做出决断,从而产生攻击行为。暴力电子游戏不直接导致攻击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观点,代表人物是Ferguson,他认为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只是作为催化剂促使攻击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鲁棒自适应反推控制问题,主要结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一类含有未建模动态的关联系统,考虑了降阶的鲁棒分散自适应反推控制问题。首先通过一系列坐标变换,将原系统重新参数化,然后引入降阶观测器,得到一个误差系统。基于该系统,给出了一种降阶自适应反推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证明了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所有信号全局一致有界,调节误差渐近收敛到零。控制器阶次的降低使得本文的设计方案更具
本论文研究一类分段系统及分段时滞系统的鲁棒H∞控制。全文包括以下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鲁棒控制,H∞控制的发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然后给出了分段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最后就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所用到的记号作出了说明。 第二章研究了一类不确定分段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问题,其中不确定参数具有线性分式形式。基于分段连续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给出了系统稳定且满足H∞范数界的充分条件和H∞状态反馈
创造力,也称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新颖且适用产品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高级认知能力。提供示例对创造性有何影响对于创造性研究和创造性教学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先前研究对此结果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提供示例有利于个体的创造性,有些研究认为提供示例会阻碍创造性。造成前人研究结果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个体的知识经验不同所影响,个体的知识经验是影响创造性测验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重要误差,在知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手机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目前有很多研究分析了手机依赖可能引发的问题,比如关于手机依赖如何影响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情绪方面等等。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以往研究多从横向角度探讨手机依赖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少有研究从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手机依赖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往研究发现,很多高中生都存在比较突
对于某些运动员来说,竞技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高要求让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心理疲劳,运动性心理疲劳指运动员身体/情感的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身体/情感耗竭指高强度训练和竞争让运动员身体和情感被极大的消耗,成就感的降低指运动员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或表现低于预期,运动负评价是指对运动失去兴趣,一种不在乎的态度,或对运动和成绩产生怨恨。一旦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心理机能会不断的下降,情绪、动机、认知、
学位
失眠患者的比例逐年上涨,睡眠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关于失眠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模型,目前广泛使用的是Harvey的认知模型和Espie的注意-意图-努力路径模型,这两个模型都提到失眠患者因为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及应对方式导致了睡眠质量的下降,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注意偏向在失眠的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注意偏向是指即使在没有有意识地获取信息的情况下,前注意加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逐步加快,工作压力已然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关于压力的研究较多关注工作压力的负向作用,而由于积极心理学渐入人们的视野,压力的某种正向作用也渐渐被看到,工作投入这类积极行为变量亦愈来愈受到学者青睐。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据压力源的二维结构,把压力源分为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探索其和工作投入间的关系。鉴于以往关于压力的研究较多集中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在中国武汉,至2020年2月疫情在国内全面爆发。至撰稿结束时间,疫情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在此期间国内的疫情虽说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是此次疫情对于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济上的影响可以用数字直观地看出来,但是举国人民在疫情中心理和工作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任何传染病爆发期间,人们的心理反应对于疾病的传播、爆发期间和之后的情绪困扰以及社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