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系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疗治疗痊愈。以往因对本病认识不清而采取盲目的手术治疗,导致术后出现肠瘘、重症感染、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并且仍然无法解除梗阻症状。因此,正确认识此类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之有效方法。我科通过多年实践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手术创伤引起的肠壁损伤而至水饮、痰湿之邪结于肠壁造成肠管蠕动障碍及肠腔堵塞,因此分消水饮,减轻肠壁水肿为本病治疗的关键。肿消则肠腔通畅,动力恢复,痛、呕、胀、闭诸症皆消。本课题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我科自拟“通腹汤”由胃管注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通过临床观察“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探讨该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诊治的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历资料,全部患者除采用西医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炎、场外营养等常规治疗方法外,并加用“通腹汤”加减经胃管注入的方法,观察治疗后一周内研究对象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等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从而证实“通腹汤”疗效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结果:33例患者经此方法治疗后,一周内治愈10例,占30.30%;显效15例,占45.45%;有效3例,占9.09%;无效5例,占15.15%。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结论:应用“通腹汤”自胃管注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利于腹腔内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可促使肠壁水肿逐渐减轻,促进肠功能恢复,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与西医治疗原则不相违背,且能极大的提高西药的疗效,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腹汤”具有分消水饮、通里攻下、和营养血、软坚散结等功效,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无论以腹胀、腹痛为主的气滞型,饮瘀化热的湿热型,以及年老体弱的虚损之人均可化裁应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