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银硫团簇由于其多样化的结构及优异的物理性能,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已经报道了大量的银硫团簇,但关于其成核及生长机制的探究仍然是一个难点;而且由于其存在稳定性较低、合成步骤复杂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探究银硫团簇的形成机理以及设计合成结构稳定和性能优异的银硫团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捕获重要反应中间体的方法探究银硫团簇成核的过程;通过配体交换和卤素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硫团簇由于其多样化的结构及优异的物理性能,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已经报道了大量的银硫团簇,但关于其成核及生长机制的探究仍然是一个难点;而且由于其存在稳定性较低、合成步骤复杂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探究银硫团簇的形成机理以及设计合成结构稳定和性能优异的银硫团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捕获重要反应中间体的方法探究银硫团簇成核的过程;通过配体交换和卤素离子掺杂诱导的策略探究银硫团簇的生长与转化过程;同时探究结构转变对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工作:1.选用低活性的Ph3P=S硫前驱体,与叔丁基炔银和可溶性银盐混合溶解,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了一例高产率的银硫团簇:[Ag32S3(C≡CBut)23](Sb F6)3(3)。通过单晶结构分析、时间依赖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磷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其形成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Ag+与Ph3P=S形成的[Ag2(Ph3P=S)4](Sb F6)2(1)可作为前体,当其受到外界刺激后断裂活化了P=S键,释放Ph3P=O而得到{Ag S}种子,{Ag S}再进一步与Agn(C≡CBut)m(银-乙炔配合物)反应形成3。2.以3为前体,通过引入3-溴苯乙炔配体进行配体交换得到了另一例银硫团簇:[Ag45S6(C≡CPh-Br)32](Sb F6)(4),整个转化过程中出现核的扩张和荧光的开启。结构的测定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从伪D3h对称的3到伪Oh对称的4的结构转变是由热力学控制的,并对它们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3.同样,将3作为反应前体,通过引入卤素离子(F-、Cl-、Br-和I-)诱导其生长,得到了四例新型的银硫团簇:[Ag45S3X3(C≡CBut)32](Sb F6)4(X=Cl 5,Br 7)、[Ag148X56(C≡CBut)60](Sb F6)m(X=S,Cl 6/Br 8)。单晶结构分析表明,5和7是同构的,它们是由Ag9S3X3的内核与外围的Ag36框架组成的椭球状分子簇;6和8也是同构的,它们是同轴多壳排列结构Ag24X16@Ag60X20@(Ag16X5)4(X=S,Cl/Br)的风车状分子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卤素离子的浓度及种类对它们结构和转化的影响,发现可以通过控制F-、Cl-和Br-的浓度定向合成银硫团簇(Ag32→Ag45→Ag148),而半径更大的I-则不能定向合成。同时发现整个调控生长过程出现了有效的发光“开启”现象(从不发光的Ag32到发橙光的Ag45再到发红光的Ag148),从而可以用于Cl-和Br-等卤素离子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本论文对于银硫团簇的生长机理及结构转变进行了研究,通过监控反应过程、配位交换及阴离子掺杂初步揭示了银硫团簇的形成、稳定性、荧光与结构的关系。为银硫团簇特殊性质的结构基础与功能关联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极大的丰富了日常生活,这些显示方式绝大多数为二维显示,并不能提供深度信息,很难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而全息显示能够提供完整的波前信息,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三维(3D)显示技术之一。但是实现大尺寸、高分辨率全息3D显示存在数据量大和计算时间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光场图像编码的高分辨率全息3D显示,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研究
复杂产品是指具有复杂的结构、高昂的研发成本,零部件集成度高、需要定制化研发和生产的一类大型工业产品或系统设施。复杂产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特别复杂,生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等,因此,复杂产品的研制过程主要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协同合作的生产模式。而主制造商作为产品生产的组织者和集成商,需要对复杂产品在合同谈判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争议进行整体地把握和控制,并给出解决方案。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社会应对的难题之一,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绿色环保且高效便捷的技术。目前,光催化技术因其具有绿色无污染、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然而,在无光或弱光环境下,光催化剂几乎没有响应,从而限制了光催化染料降解的商业应用。机械能是一类丰富的资源,压电材料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可促进自由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并与H2O和O2反应生成活性物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进而降解染料分子。
迭代球面平均算子Δ(A1)N是调和分析中的重要算子,同时在逼近论和概率论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其中Δ是Laplace算子,A1是单位球面平均算子,(A1)N是它的N次迭代算子.本文主要研究了该算子在Besov-Lipschitz空间、Triebel-Lizorkin空间的有界性,并用此结论改进了该算子在Lp空间有界性的先前的结果.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迭代球面平均算子的历史及发展
<正>"双减"落地后的两个月,一家家培训机构关门歇业,不少同行因此失业,作为培训机构教师的我及时转岗至成人教育才能保住饭碗。这期间,我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了许多变化,家长们微信朋友圈画风也在改变。往年的国庆假期,我们依旧有很多班在上课,今年,很多家长都给孩子安排了出游,这在以前几乎是看不到的。有家长跟我开玩笑说:"孩子少上几个培训班后,我的腰包好像都鼓了。"
众所周知,非线性模型的精确解一直都是可积系统的研究重点方向.而达布变换是一种强有力的求解方法.本文主要运用经典的达布变换和推广的达布变换,研究了若干非线性模型的精确解以及动力学行为.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孤立子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达布变换和广义达布变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第二章研究Gerdjikov-Ivanov(GI)方程.首先考虑了其调制不稳定性.然后,构造GI方程的2n重达布变换,并以行列
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广义逐段常变量的微分方程(DEPCAGs)拓扑等价函数的性质,利用带有广义逐段常变量的二分不等式得出拓扑等价函数且(t,u)是Lipschitz连续的,但L(t,v)只能是H?lder连续的.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广义逐段常变量微分方程的历史背景与研究现状,本文所用到的预备引理以及本文主要结论.第二章,总结了Gronwall不等式及其推广,概述普通二分不等式,利用普通
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STM-BJ)是一种单分子电学表征技术,自从发明以来被广泛地用于单分子电导测量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极大地推动分子电子学领域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利用STM-BJ所独有的化学分辨性,将其拓展用于表界面领域的研究,比如界面酸碱化学、分子吸附等,其中利用STM-BJ在单分子尺度研究催化反应备受人们关注。STM可以适用真空、空气和电化学等多种环境,并且其工作时针尖与基底间的距离
本文主要研究Dirichlet空间上复合算子以及H-Toeplitz算子的一些性质,比如循环性,紧性,交换性,以及复对称性,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经典的Hardy空间和Bergman空间相关问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我们将要研究的Dirichlet空间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结论涉及到的相关引理.第二章讨论了 Dirichlet空间复合算子的复对称性以及循环性,分为两节:第一
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电熔法玻璃化制品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添加飞灰的质量分数为40%时,玻璃态样品具有优异的耐酸、耐水和耐碱性能。按照GB/T 41015—2021《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技术要求》进行检测,发现样品的各项指标远优于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指标,尤其是绝大多数样品未检出可浸出的有害物质含量。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玻璃适用于装饰玻璃、水淬玻璃及玻璃棒等制品,是生活垃圾资源化、飞灰玻璃制品高值利用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