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士研究生招生恢复后很长一段时间,复试并没有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重视,使复试没有达到进一步考核的目的。近十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大。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应走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前端。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硕士研究生招生应该注重复试。因此,自2003年以后,教育部对硕士研究生招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重点是加大复试的权重,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尤其是2006年《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使复试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占有与初试同等地位。与此同时,学术界关于复试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的从宏观政策角度探讨高校与政府关系,有的从微观角度阐述复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也有少量学者从复试考核要素角度分析复试指标。诚然,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研究生复试工作的不断完善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已有研究仅仅从“问题与对策”角度来研究复试,对于如何构建复试指标体系研究少之又少,对于体现学科特色的复试指标体系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笔者从人文社会学科学科特色出发,构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色的复试考核指标体系。围绕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构建,重点运用访谈法、文献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界定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等核心概念,先确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根据这些依据与原则逐步构建出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的三级指标体系,并制定出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实施细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主体内容由“形成过程”、“内容释义”和“实施要点”等部分组成。在“形成过程”中,先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确立的政策、学术、实证和学科依据,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整体思路,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三级复试指标体系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释义”中,重点界定了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三级复试指标体系构成因素的具体含义,根据依据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进行等级划分;在“实施要点”中,勾画出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诸如考核类型、主体、对象之类的适用范围,提出了操作中指标计算、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规避。笔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复试考核指标体系由知识性指标、能力性指标和适应性指标构成。研究的主要特色有:(1)运用访谈法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素质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和整理,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依据。(2)从学科特色出发初步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指标体系,突破了以往关于问题——对策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