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公平交易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这一年轻的学科正以其茂盛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开展各类商务活动,只有保证各种有价值的电子数据能公平和安全地进行交换,才能增强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信心,从而真正推进电子商务的普及。交易双方的公平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已成为电子商务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并越来越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公平准则和公平交换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在N.Asoka将公平性划分为强、弱两种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扩充,给出了公平、强公平、真正公平、概率公平、弱公平的定义,并利用提出的公平强弱定义对逐步交换协议和异步可信第三方协议的公平性进行详细分析;针对现有公平交换协议的不足,论文还提出了离线的可信第三方交换协议(TTP),该协议在交换的信息量很大时也不会导致瓶颈产生。最后,作者利用上述研究成果,结合电子合同签署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电子合同签署的模型,详细阐述了其工作机理和流程,并论述其能达到较强的公平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概括和总结了公平交换的基本要求和电子交易中的公平准则,给出了公平性强弱程度的5个定义,提出适用于公平交换协议的公平准则,分析4个典型协议所能达到的公平性。②对公平交换模型、逐步交换协议和异步第三方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减少可信第三方的通信量、降低协议对第三方可信度要求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离线的可信第三方(TTP)协议,可信第三方(TTP)在协议中主要起公证和仲裁作用,解决交换中出现的争议并验证证据的有效性。③提出一个公平电子合同签署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PKI认证对合同签署各方进行身份认证;对合同签署双方达成共识后所形成的合同文本以PDF或XML格式进行传输,以满足合同文本格式的多样性需求;在合同条款协商过程和正式合同文本传递中采用非对称密码技术进行加密传输,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利用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否认性。最后,论文以商品房销售合同签署为例论证了该模型能达到较强的公平性。④对应用提出的电子合同签署模型实施电子合同签署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研究目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FPGA技术的出现,凭借着它在设计上的优越性,使得它在各电子设计领域上备受关注。在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课题主要研究了FPGA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在高频感应加热控制系统的应用,目的在于实现一个安全稳定的高频感应加热环境。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频感应加热系统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及所要用到的一些技术。然后对系统实现的原理及实现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了主电路的拓扑结构为串联谐振
随着高清电视和高清视频节目的发展,传统的DVD已经无法满足高清视频节目的需要。国外提出了两种蓝光高清标准,即HD-DVD和BLU-RAY DISC,但是这两种蓝光高清标准技术复杂、成本
组播作为下一代网络的一种重要业务,日益得到各方关注。未来光传送网将承载诸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实时业务。这些业务正是以组播为基础实现的。以DWDM为基础的光网络组播
当前,网络嵌入式系统(如无线传感器节点)成为了很多安全攻击的目标,包括一些要求物理访问设备的攻击。与此同时,由于计算资源有限,嵌入式系统在防护安全攻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云计算作已经在学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不断促使新技术的产生。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已经成为云计算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的信息量骤增,网络应用日益普及,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网络上也存在各种内容非法以及各种威胁网络安全的攻击入侵行为,所以,
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信息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数据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其完整性和安全性成为系统安全的重要内容。数据备份是维护系统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手段,而如
当一个用户向搜索引擎提交一个查询时,其搜索意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寻找某一个站点—导航查询(Navigational Query);(2)寻找Web站点上的某种以静态形式存在的信息—信息查询
P2P技术是近年来改变Internet应用模式的新技术之一,P2P技术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试图有效地整合互联网的潜在资源,将基于网页的互联网变成动态存取、自由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数字多媒体的使用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发现了数字多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负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