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这一年轻的学科正以其茂盛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开展各类商务活动,只有保证各种有价值的电子数据能公平和安全地进行交换,才能增强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信心,从而真正推进电子商务的普及。交易双方的公平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已成为电子商务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并越来越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公平准则和公平交换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在N.Asoka将公平性划分为强、弱两种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扩充,给出了公平、强公平、真正公平、概率公平、弱公平的定义,并利用提出的公平强弱定义对逐步交换协议和异步可信第三方协议的公平性进行详细分析;针对现有公平交换协议的不足,论文还提出了离线的可信第三方交换协议(TTP),该协议在交换的信息量很大时也不会导致瓶颈产生。最后,作者利用上述研究成果,结合电子合同签署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电子合同签署的模型,详细阐述了其工作机理和流程,并论述其能达到较强的公平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概括和总结了公平交换的基本要求和电子交易中的公平准则,给出了公平性强弱程度的5个定义,提出适用于公平交换协议的公平准则,分析4个典型协议所能达到的公平性。②对公平交换模型、逐步交换协议和异步第三方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减少可信第三方的通信量、降低协议对第三方可信度要求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离线的可信第三方(TTP)协议,可信第三方(TTP)在协议中主要起公证和仲裁作用,解决交换中出现的争议并验证证据的有效性。③提出一个公平电子合同签署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PKI认证对合同签署各方进行身份认证;对合同签署双方达成共识后所形成的合同文本以PDF或XML格式进行传输,以满足合同文本格式的多样性需求;在合同条款协商过程和正式合同文本传递中采用非对称密码技术进行加密传输,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利用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否认性。最后,论文以商品房销售合同签署为例论证了该模型能达到较强的公平性。④对应用提出的电子合同签署模型实施电子合同签署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