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测试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要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行为的工具,从而来调整教学使其尽量达到测试要求。因而测试和评价手段对教与学产生了非常强的反拨效应。反拨效应就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就必须对测试的反拨效应有充分的认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其不利的影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教育部批准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水平考试,用以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使用英语处理有关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该考试主要面向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及有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自1998年开始试行,2000年正式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别于高等学科教育的教育类型,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等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因而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庞大的群体加以研究,为广大从事高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帮助。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反拨效应研究的成果,以Alderson的反拨效应假设为理论依据,以Hughes的反拨效应模式为支撑,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选取江苏城市职业学院146名入学成绩相近、英语语言水平相似的2007级普通专科学生,并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描述,旨在探索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所产生的反拨效应,从而就如何发挥该项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其不利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对反拨效应在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补充,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