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瓜皂苷调控酸敏感离子通道的镇痛止痒机制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木瓜是一种具有良好镇痛作用的传统药物,由野木瓜制成的野木瓜注射液和野木瓜片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野木瓜的主要成分野木瓜五环三萜皂苷(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saponin,PTS)提取物可以抑制辣椒素诱导的TRPV1受体电流,说明野木瓜PTS提取物对TRPV1通道的调控可能是野木瓜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同TRPV1通道相似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也是痛觉信号的传递重要途径之一,其不仅参与痛觉传递过程,还参与味觉,痒觉等信号传递。因此,我们猜测野木瓜PTS提取物可能也能够调控ASICs。本课题以ASICs为靶点,探究野木瓜PTS提取物在痛觉和痒觉传导过程中对ASICs的调控作用,以及起关键调控作用的野木瓜PTS活性成分。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野木瓜PTS提取物对p H5.0溶液诱发的大鼠DRG神经元细胞ASICs电流峰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浓度为20μg/m L,100μg/m L,500μg/m L的野木瓜PTS提取物对ASICs电流峰值有抑制作用,且500μg/m L的抑制效果显著。在动物疼痛模型中,发现野木瓜PTS提取物(20 mg·kg-1)对1%冰醋酸诱发的小鼠急性炎性痛有镇痛效果,ASICs的激动剂2-胍-4-甲基喹唑啉(2-guanidine-4-methylquinazolin,GMQ)(10 m M)能够对抗野木瓜PTS提取物的部分镇痛作用;野木瓜PTS提取物(20 mg·kg-1)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也有镇痛作用;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发现野木瓜PTS提取物还能下调DRG细胞ASIC3蛋白表达,说明野木瓜PTS提取物可以通过调控ASICs产生镇痛效果。在丙酮/二乙醚/水(acetone/diethylether and water,AEW)诱导的小鼠干皮症模型中,野木瓜PTS提取物(20 mg·kg-1)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抓挠次数,缓解慢性瘙痒症状,同时能降低慢性瘙痒动物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综上所述,野木瓜PTS提取物能够通过调控大鼠DRG神经元中ASICs电流,阻滞痛觉和痒觉信号传递,达到镇痛止痒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阐明野木瓜PTS提取物调控ASICs的关键活性成分,我们对野木瓜PTS提取物中含量较高,化学结构已知的8个单体成分进行了研究。采取反向筛选方式,先观察8种成分的联合效应,再逐一递去掉某一种成分,通过比较去掉一种成分的7种成分组合和原8种成分组合的药理效应,将能够逆转原8种成分组合药理效应的关键活性成分筛选出来。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野木瓜PTS提取物成分组合对ASICs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8种单体组合的药理效应相比,在分别去除YF-33和YF-49后,剩下的7种单体的组合丧失了对ASICs电流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推测中YF-33和YF-49两种单体可能是野木瓜PTS提取物调控ASICs电流,起到止痛止痒效应的关键活性成分。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的YF-33和YF-49对ASICs电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YF-33和YF-49可以浓度依赖地抑制ASICs电流,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15036±0.0342μM和0.18051±0.0631μM。在动物疼痛模型实验中,YF-33(15μM)和YF-49(18μM)对冰醋酸引起的急性炎性痛具有显著镇痛效果,GMQ(10 m M)能够对抗YF-33和YF-49的部分镇痛作用;在慢性瘙痒模型中,YF-33(15μM)和YF-49(18μM)可以显著减少动物的抓挠次数,降低动物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野木瓜PTS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DRG神经元中ASICs电流,下调ASIC3蛋白表达,阻滞痛觉和痒觉信号的传导,进而起到镇痛止痒作用。其中,YF-33和YF-49两种单体应该是野木瓜PTS提取物通过调控ASICs镇痛止痒的关键活性成分。
其他文献
蛋白多肽类药物属于生物大分子,与传统化学合成的小分子药物在理化性质和体内过程均有显著不同,其药代动力学的规律和特点亟待阐明。近期研究表明,对于该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不仅要解决相关理论问题,而且要和新技术、新方法建立新体系;已批准上市的蛋白多肽类药物,由于在体内稳定性较低,多以注射方式给药,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开发一种口服给药的蛋白多肽类药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早期实验通过对猪小肠中的多肽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应用日益广泛,借助于临床医学大数据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受到业界认可。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应用中的迅速发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分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割已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的重要应用领域。医学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指定图像的病灶区域分割出来,其分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图像识别效果,也会对医生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甲基苯丙胺,又名冰毒,因其外形酷似冰糖而得名,是一种可以导致成瘾行为的精神类物质。作为新型毒品的一种,冰毒不仅具有戒断周期长、复吸率高的特点,其还会引起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目前,冰毒已广泛出现在中国境内的大部分地区,但人们对中国境内冰毒成瘾个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其认知行为和神经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由Yuan jiajin改良的双选择oddball范式可以定量评估冰毒成瘾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CT是肝脏病变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能够帮助外科医生在实施肝脏手术之前,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肝脏图像的分割是肝脏手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为后续肝脏的治疗提供定量的分析。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大多是手动分割和半自动分割,但是分割效率和精度却没有
作为经典的植物激素之一,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CK)在植物生长发育,生长-防御平衡,营养信号远程传递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建立植物体内CK实时原位分析方法,对于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和信号传递网络机制等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传统的CK体内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我们采用对CK具有高亲和力(Kd≈2~4 n M)的CK受体拟南芥组氨酸激酶4(Arabidopsis histidine
当前无论是在学校中还是在职称评定方面普遍存在各种类型的考试,考试实际上是一种进行测试和选拔的过程,以此可以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并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选聘以及评定提供准确的依据。随着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在线考试系统的应用成为重要的趋势,在很多考试中已经采用了自动化的考试系统,可以基于计算机高效完成考试以及评分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模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够得到
同型半胱氨酸(Hcy SH),化学名为2-氨基-4-巯基丁酸,分子结构中含有巯基,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内的Hcy SH主要来源于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的新陈代谢。健康人体内,Hcy SH的浓度较低,原因在于含有甲硫氨酸的食品原料通过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半胱氨酸,Hcy SH的甲基化反应可以得到甲硫氨酸。但当Hcy SH的代谢过程受到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影响时,上述反应在Hcy SH停止,它既不能向半胱
高胰岛素血症,是指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的疾病,是Ⅱ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基础,目前人们仍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办法。在前期实验中从猪小肠中提取了一个命名为COX52-69的多肽,实验发现该多肽可以抑制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该多肽有望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基于前期的研究,本文对多肽COX52-69抑制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的机制进行探究。本课题采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
抑制控制指的是抑制不必要的思想、行为和情绪,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抑制控制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对于那些抑制控制功能损伤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患者而言,抑制控制能力的受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人格发展。因此,研究抑制控制的神经机制以及理解大脑如何导致抑制控制失败的原因,这对于临床干预以及促进训练、修复是非常重要的。描述抑制控制的范式有很多,研究表明不同的范式往往代表了不同的抑制
胎盘特异性蛋白 8(Placenta specific protein 8,PLAC8)是一种高度保守,富含半胱氨酸,有着独特结构并在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PLAC8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PLAC8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肿瘤发生,但是PLAC8在肺癌中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前期统计数据显示,在肺癌组织中PLAC8的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肺组织中低;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