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为总分结构:第一章以陈献章为纲,对每一位江门学人(贺钦、林光、张诩、李孔修、李承箕、邹智、湛若水)的生平、学术、诗歌都做了详尽切要的论述,特别突出了每一位江门学人同中有异的性情气质与人格魅力,也强调了他们各自擅长的诗歌体裁以及独特的诗风。在论述两者的交游与唱和时,将以时间为纲的概述与以内容为切分标准的分论结合起来,以求做到翔实但不散乱。
第二章则简要展示了江门学派与罗伦、庄昶的交游状貌,重点论述湛若水与王阳明的交游脉络与唱和诗作,并对江门学派的和陶诗进行了辑录与分析。第一、二章主要是力图展现江门学派的生活方式、治学状况,力图还原其活跃一时的历史面貌,故重点论述师生、友人间的诗书往来状况,描述其游览山水胜迹的情形。
第三章则以前两章为基础,紧扣江门学派理学家(儒者)、居士(隐士)、文人的三重身份,结合他们的学说与诗作,从价值观、审美追求两大方面分析概括其群体共性:认为“内圣外王”是其价值观的内核;自然、平淡是其自觉追求的审美风格,醇和气象是其理想的审美境界。
结语则简要论述江门学派交游唱和的意义与文化影响,特别突出江门学派对岭南文化的作用,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