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里青断陷作为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为一小型半地堑裂谷盆地,包括伊52、伊6、伊47井区,面积290km2。莫里青地区双阳组自下而上发育了双一段、双二段、双三段,双一段自下而上发育了Ⅱ砂组、Ⅰ砂组。Ⅱ砂组自下而上发育了3小层、2小层、1小层。油气主要分布在Ⅱ砂组1小层和2小层。双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与湖泊沉积体系。伊52区块和伊6东南缘以扇三角洲砂体为主,伊47区块和伊6东北缘以湖底扇砂体为主。双一段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储存、运聚成藏条件,但由于测井系列不一,岩性多样,相应的岩心及化验分析资料较少,油气水分布复杂,油藏成藏模式和机制认识受到局限,因此,针对主控因素研究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建立油气水识别标准及图版,正确地进行油气水识别,是该地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明确该区油气水层测井响应特点,对莫里青双一段开展的测井精细解释方法研究,有效识别岩性和油气水层,进一步明确研究区双一段优势储层。通过以上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研究区伊52井区双一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伊6井区双一段储层多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部分为中孔高渗储层。其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隙半径较大,但孔隙分选性差,喉道分布不集中,细喉道所占的频率大,非均质性强,多属细喉道型储层。普遍储层物性差,自然渗流能力弱。
(2)建立了该区岩性识别标准:泥岩,85API<GR<115API,RT<9Ω.m;粉砂岩,55API<GR<85API,17f2<RT<27Ω.m;砂砾岩,GR<55API,RT>27Ω.m;花岗岩,GR>115API,RT>17Ω.m;分区分岩性建立流体识别标准:伊52井区的砂砾岩油层,Rt≥26Ω.m,AC≥230μs/m;伊52井区粉砂岩油层,Rt≥20Ω.m,AC≥230μs/m;伊6井区砂砾岩油层,Rt≥25Ω.m,AC≥240μs/m;伊6井区粉砂岩油水层,Rt≥12Ω.m,AC≥243μs/m;伊6井区粉砂岩气水层Rt至15Ω.m,AC至260μs/m伊6井区粉砂岩气层Rt≥20Ω.m,AC≥295μs/m。
(3)研究区双一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沉积相类型,其次是成岩作用。综合物性影响因素,总结出该区有利储层发育于埋深较浅(1300m左右)或中深(2500m左右)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扇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微相。
(4)经过经验统计法确定该区双一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3×10-3μm2,经试油结论验证此符合率达94%,此物性下限可靠。
(5)根据岩性、物性、孔隙特征和沉积微相,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类。综合评价认为Ⅰ类储层储集性能最好,为发育扇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砾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喉道多属细喉型,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
本论文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明确该区油气水层测井响应特点,对莫里青双一段开展的测井精细解释方法研究,有效识别岩性和油气水层,进一步明确研究区双一段优势储层。通过以上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研究区伊52井区双一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伊6井区双一段储层多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部分为中孔高渗储层。其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隙半径较大,但孔隙分选性差,喉道分布不集中,细喉道所占的频率大,非均质性强,多属细喉道型储层。普遍储层物性差,自然渗流能力弱。
(2)建立了该区岩性识别标准:泥岩,85API<GR<115API,RT<9Ω.m;粉砂岩,55API<GR<85API,17f2<RT<27Ω.m;砂砾岩,GR<55API,RT>27Ω.m;花岗岩,GR>115API,RT>17Ω.m;分区分岩性建立流体识别标准:伊52井区的砂砾岩油层,Rt≥26Ω.m,AC≥230μs/m;伊52井区粉砂岩油层,Rt≥20Ω.m,AC≥230μs/m;伊6井区砂砾岩油层,Rt≥25Ω.m,AC≥240μs/m;伊6井区粉砂岩油水层,Rt≥12Ω.m,AC≥243μs/m;伊6井区粉砂岩气水层Rt至15Ω.m,AC至260μs/m伊6井区粉砂岩气层Rt≥20Ω.m,AC≥295μs/m。
(3)研究区双一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沉积相类型,其次是成岩作用。综合物性影响因素,总结出该区有利储层发育于埋深较浅(1300m左右)或中深(2500m左右)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扇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微相。
(4)经过经验统计法确定该区双一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3×10-3μm2,经试油结论验证此符合率达94%,此物性下限可靠。
(5)根据岩性、物性、孔隙特征和沉积微相,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类。综合评价认为Ⅰ类储层储集性能最好,为发育扇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砾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喉道多属细喉型,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