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式”的经济增长模式震惊了全世界,但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效率过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一系列关于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也深刻认识到了自主创新对于企业自身甚至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作为企业创新的载体,R&D技术创新活动提质提量的持续推进对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技术创新活动数据,应用Arcgis 10.7、DEA SOLVER 6.3.1及Eviews 9.0软件,首先对中国大陆地区R&D技术创新活动经费主要来源结构及支出结构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梳理阐述,接着应用超效率SBM-DEA方法对各地区R&D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将R&D收支结构各项指标及其他解释变量与工业企业R&D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得到下述结论:(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企业R&D经费的收支总额在持续增长;(2)陕西省、黑龙江省的R&D经费收入来源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导向,浙江省R&D经费收入来源以企业资金投入为导向,天津市R&D经费收入来源以境外资金投入为导向,北京市、贵州省的R&D经费收入来源以其他资金投入为导向;(3)辽宁省R&D经费支出以日常性支出为导向,重庆市R&D经费支出以资产性支出为导向,海南省R&D经费支出以投入境内研究机构为导向,青海、甘肃省R&D经费支出以投入境内高等学校为导向;(4)2011-2017年各省工业企业的R&D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均未达成DEA有效,R&D技术创新效率值均较低,产出与投入不相适配。研究期内四大地区的效率值排序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均值>西部地区>东北地区;(5)全国总体水平的R&D经费总投入与效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D经费总支出与效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尽管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在增强,但与其他省市对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对黑龙江省的R&D经费各项发展水平与全国各地区对比分析。得到下述结论:(1)黑龙江省R&D经费收入来源结构以企业资金为主、政府资金为辅,R&D经费支出结构以日常性支出为主、资产性支出为辅;(2)黑龙江省多年来的工业企业R&D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产出效率一直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效率数值在0.18-0.52之间波动,呈增长-降低-再增长的趋势。R&D经费总收入及总支出均与效率呈较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黑龙江省在工业企业创新自主研发能力、创新经费支持、外部环境支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建议扩大研发来源结构,提高企业科技研发的自主能力;扩大专业研究团队,引用先进创新设备;注重引进与培养人才,加强建设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保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开拓企业融资的渠道;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制度,健全社会服务体制等一系列举措来提升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