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a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一些资源依托型的旅游城市,旅游者的活动空间范围不再是单个城市,而延伸到以中心城市为住宿依托,采用“节点状”一日游旅行方式所涉及的空间范围,这个空间范围即为旅游目的地区域。目前,中国主要热点城市的游线组织实际上就是依托旅游目的地区域来完成的。由于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及产品的多样化,使目的地区域的空间结构日趋复杂。因此研究目的地区域的空间结构,为旅游产业的合理组织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选取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为研究对象,以游客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空间行为和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探寻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的理论依据及优化策略。本研究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西安目的地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截取不同时间断面,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安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旅游线路利用强度和游客的景点选择模式;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虚拟多元回归、合图法等)对国内游客目的地花费影响因子及满意度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产业部门结构的不合理性、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及游客的消费特点。 研究结论: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游客的空间行为模式为聚集-辐射型,空间布局模式由点轴式向板块和点轴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国内市场以中低消费的观光游客为主;旅游目的地区域的软环境对游客的旅游质量影响显著;旅游产业部门结构不尽合理。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构建大西安旅游圈、完善旅游消费引导系统是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的核心内容。 本研究选择游客“一日旅游交通圈”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为研究区域,以游客的旅游行为为切入点,在当前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区域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藏族题材的绘画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创作者,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油画创作技法和形式的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后,诸如董希文、吴冠中、陈
一个国家级的剧院要发展,经典和原创需要并举。这些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引进和排演了许多经典,推出了不少好戏,一方面,凭借“经典之舟”,剧院的表导演艺术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举办大型
期刊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的山地传统聚落的保护问题却日益突出。目前针对山地传统聚落民居建筑单体方面的保护研究成果比较可观,却缺乏针对聚落的一种整
中国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干旱灾害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增加,干旱灾害的防治显得尤其紧迫。干旱灾害易损性研究可以为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干旱灾害易损
本文主要针对都市古村落的典型——小洲村进行了个案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千年历史的岭南小洲古村落逐渐由广州大都市郊区的一个村落演变成大都市中的一个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