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丘陵区为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水分是影响该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子,降雨是该区水分的主要来源,降雨格局变化将显著影响该区天然植物群落特征,研究天然植物群落优势种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机制可为该区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陕北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群落两典型优势种-白羊草(Bothrichloa ischaemum L. Keng)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Laxm.) Schindl)为研究对象,以草地群落0-10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为依据,设置两个补水梯度,分别为:提高10%(W1)和提高20%(W2);三个补水频度,分别为:2011年7月份补水、8月份补水和两月均补水,分析不同补水梯度和频度下草地群落中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光合生理响应特征,以期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降雨格局变化对天然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及优势种的贡献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七月份补水和两月均补水处理下两乡土草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瞬时值显著提高,表明人工补水能显著提高二者光合能力,由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步变化,补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未显著提高。2、补水梯度间比较表明,七月份补水后,W1处理下白羊草光合生理指标瞬时值和光合速率日均值显著提高,但达乌里胡枝子光合速率日均值未显著提高,且光合生理指标瞬时值上升滞后于W2处理;W2处理下两乡土草光合生理指标瞬时值和光合速率日均值均显著提高,表明二者对补水后水分脉动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白羊草较达乌里胡枝子响应迅速,这种差异可能与植物根系特征有关。3、补水频度间比较表明,单月补水处理下,七月份补水显著提高两乡土草光合生理指标瞬时值和光合速率日均值,八月份补水处理仅提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瞬时值,其他指标瞬时值和光合速率日均值未显著提高,两月均补水处理下二者光合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人工补水对植物的影响与补水频度和时间均相关。4、光合-光响应曲线分析表明,人工补水显著提高两乡土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降低暗呼吸速率和光合补偿点,表明人工补水能够有效提高两草种光合潜力及其对光强的广幅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