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一新形势的分工中也发生着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为一种产品在多个国家或者地区分工生产,并且伴随着中间产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的出口。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并且深化了国际分工,由以前的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工发展成了同一个产品内的不同加工环节的分工并且跨越了国界。全球价值链分工整合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传统国际分工中的本国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发展成为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分工格局中各国贸易利益的增长方式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为了取得较大的利益会伤害到某个国家的利益,同时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给予的产业转移中可能仅获得价值链中利益的一小部分。多数发达国家的企业将竞争力低、产品附加值低和不涉及研发过程的装配、制造环节进行外包,外包给一些劳动力要素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而本国则保留关键的零部件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高的环节、研发与销售环节。这种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结合起来的新的贸易形势,不仅仅是局限在某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或特定产品上,而更多的则是表现在价值链上的某个生产环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体系下,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产品和中间产品在国际间流动,这就加大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大量的位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在海外寻求生产加工工厂,进而直接设立机构作为更直接的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大量的处于制造、组装的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投入品,再将其最终产品被出口,这样零部件贸易和中间品交易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角。根据相关的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多次进出境的中间产品价值总量会记录在最后一个生产商的所在国的出口数额上,这样就严重的高估了“代工”国家的相关的国家进出口数额,进而产生严重的贸易摩擦。本文首先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生、原因及其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例分析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和利益分配。接下来进一步讨论由这种全球价值链分工引起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内在驱动,以及重点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最后,本文的落脚点回到中国在全球价值分工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中国产业升级和美国重振制造业之间的摩擦,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在所面临的美国制造业重振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对策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