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CO2制冷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自然工质CO2作为环保型制冷剂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提高机组安全性,降低制冷系统的压力,本课题实验研究使用制冷机组用植入式地埋管作冷凝器,冷库内热负荷通过地埋管冷凝器与地下土壤进行热交换排到地下,地下土壤温度常年稳定且温度低于CO2临界温度,保证CO2制冷机组全年安全稳定运行,稳定的地下低温环境使得CO2制冷机组避免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制冷系统高效、稳定、环保、安全运行。本文对亚临界CO2制冷系统进行数值建模,并对制冷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分析冷凝温度、过冷度等参数对亚临界CO2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制冷压缩机对亚临界CO2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不同冷凝温度下压缩机效率对亚临界CO2制冷系统COP、压缩机(火用)损失、压缩机(火用)损率和制冷压缩机(火用)损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冷凝温度越高,系统(火用)效率、COP、压缩机(火用)损率越低。蒸发温度为-15℃时,冷凝温度由12℃上升到30℃,系统(火用)效率由0.92减小到0.48,下降47.83%,系统COP由5.94降低到3.11,下降47.64%。地埋管冷凝器出口的干度对压缩机的(火用)损率影响较大,干度为0.3时,过冷度每增加1℃,压缩机(火用)损率增加0.005k W,地埋管冷凝器出口的干度越低,过冷度对压缩机(火用)损率影响越大。本文搭建了亚临界CO2制冷实验台,实验研究并分析频率、吸气压力、蒸发压力对CO2活塞式压缩机性能的影响。为研究机组长期运行,持续向地下土壤排热对地下土壤温度的影响,让实验机组在设计实验工况下长时间持续运行,并记录地下温度。为进一步研究亚临界CO2制冷实验台性能,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研究蒸发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对压缩机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进行研究,制冷系统COP随压缩机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但在冷库热负荷降低时,压缩机低频率运行可以起到节能效果。压缩机容积效率和电效率随着压缩机频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压缩机容积效率和电效率均在压缩机频率为55Hz时取得最大值,分别为0.795和0.62。(2)对压缩机在不同吸气压力下的性能进行研究,压缩机吸气压力升高时,制冷系统COP呈上升趋势,且压缩机吸气压力高于15bar时,制冷系统COP增加速率减小。压缩机频率为50Hz时,压缩机指示效率实验值与AUSTIN模型理论值相差较小,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平均相对误差为3.12%。(3)对压缩机在不同吸气过热度下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增加时,系统COP逐渐减小,当吸气过热度从0℃增加到24℃时,30Hz频率下系统COP从1.86降低到1.68,下降9.68%。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对系统制冷量和容积效率影响较小。压缩机排气温度随着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增加而升高,压缩机频率为50Hz时,吸气过热度由5.8℃升高到23℃时,排气温度从97.0℃上升到122.4℃。(4)对实验机组持续向地下土壤排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以距离地面10m处供液管温度为例:在开机的初始阶段,土壤温度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急剧上升,之后地下土壤温度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地下温度达到了平衡状态,温度在21℃左右有微小的波动;在关机的初始阶段,土壤温度急剧下降,之后地下土壤温度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地下温度恢复到平衡状态之后温度在14.3℃左右有微小的波动。开机1h后,压缩机排气温度迅速上升至101.2℃,机组运行稳定时,压缩机排气温度在122.7℃上下进行微小的波动。(5)对室外温度、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室外温度为9.2℃为例,系统蒸发压力升高时,系统COP呈上升趋势,系统(火用)效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蒸发压力(20.2bar),使得系统(火用)效率达到最大值(0.465)。蒸发压力升高时,压缩机入口处流量计(火用)损失增加较快,以室外温度为15.7℃为例,蒸发压力由18.6bar升高到24.3bar,蒸发压力每升高1bar,系统(火用)损失平均增加0.057k W。(6)对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失分布比例进行研究,系统蒸发压力为16.2bar,室外温度为9.2℃时,压缩机(火用)损失占系统(火用)损失的比例最大,占42.82%,其次是冷凝器,比例为18.03%,板换电子膨胀阀(火用)损失比例最少为6.16%。压缩机吸气口处流量计的(火用)损失占系统(火用)损失的7.17%,流量计(火用)损失为可避免(火用)损失,后期可考虑更换流量计,减小系统(火用)损失,提高系统(火用)效率。
其他文献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变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落后经济面貌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抓手。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增加农户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永久脱贫,产业扶贫的效果也关系到扶贫事业的成败。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扶贫的瓶颈,首先需要总结目前我们在产业扶贫过程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扶贫效果与预期不相符,从而针对当下面临的问
随着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不仅要面临自然风险,还要应对巨大的价格风险。近些年,以生猪为代表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大。因此,各地政府开始联合保险公司探索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来保障农户收益,以稳定生猪价格。“绝对价格”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近几年生猪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该保险以肉猪出栏价格和保险公司的约定价格代替猪粮比和玉米价格为决定保险金额和理赔额度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养殖户调整养
郭味蕖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家,他善于在绘画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其中他的“三结合”技巧表现方法为中国画的创新增添了无穷光辉。本文主要侧重于郭味蕖的工写结合的图式研究,这一表现技法诞生于我国唐朝时期,进入至五代两宋时期得以实现了兴盛发展,该种表现技法一方面可实现对花鸟生长自然环境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可促进塑造富有诗意的画面,因而千百年来得到了众多花鸟画家的青睐,并创作出了大量精美的画作。进入到上世纪,在
中国推行草场承包到户已进行多年,草场管理制度变化下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逐渐转向以个体为主的适应策略且适应能力有衰减的趋势,导致传统习俗制度中社区集体适应的能力被弱化。采取不同的适应行为对牧民生计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制定的政策中也越来越注重保护个体私有权益,例如土地承包流转、三权分置等,明晰个人产权是未来牧区发展不可动摇的根基,从而个人与集体利益必然存在冲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想提高牧民应对
随着IT产业发展的浪潮,信息技术行业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核心人才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为了实现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激励,信息技术行业逐渐推动股权激励制度的运用。股权激励方案中的行权条件是核心要素,合理设置行权条件是股权激励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实现激励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选取科大讯飞为研究对象,科大讯飞是智能语音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共有四期股权激励计划,能提供较为充分
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原有资本、劳动力等市场因素所占比重已然发生变化。消费方式不停转变,给服装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随之而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个性化需求增高、销售渠道变迁使得服装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进行限制,许多服装企业被迫转向内销,国内消费者无法有效消耗库存,产品积压严重。进一步加重了服装企业肩上的重担。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消费者减少线下消费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融入传统行业领域经营架构和服务流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应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越来越常见,比如Siri、海底捞机器人和酒店服务机器人等。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会认为人工智能产品仅满足实现辅助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也会产生变化。如果用户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就会希望人工智能产品具有独立的感受,认识和决定策划的特点,并且有望充分利
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饥饿和营养不良仍是全球健康面临的头号威胁,其影响大于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的总和。据估计,为了支持全球人口的增长,2050年世界粮食供应必须比2008年增加70%。我国也面临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压力,到2050年,中国粮食需求将额外增加1020万-1275万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生产转基因作物作为增加粮食产量的可行选择,却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
2014年是我国促进并购重组机制改革的重要一年,通过简化政策审批环节、增加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等方式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增加了企业并购重组的积极性。业绩承诺作为并购重组中的常用附加协议,对并购双方而言,在促进并购交易进程、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但是,不合实际的高额业绩承诺必然具有消极的负面效应。在经历2015年、2016年的并购高峰后,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通常会在2018年、2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专业做安防的企业,进入90年代形成产业雏形。2000年以来,安防产业高速发展,至今进入平稳增长期。近几年,国家愈发重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新型数字化产业发展,雪亮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安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SZ公司组建于2013年,初期主要从事安防产品代理与平台运行维护服务,是一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行业应用广泛、资质能力相对齐备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