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种不同经济形式蓬勃兴起,资金的调剂融通成为经济实体之间以余补缺的重要手段,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融资方式便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民间借贷的复杂多样性,监管较为困难,同时由于相应的法律缺位,导致司法实践中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连年激增。民间借贷纠纷中存在不当得利问题转而再诉的复合型案件占很大比重,此类案件多因民间借贷纠纷中,当事人双方证据意识薄弱,经借贷诉讼无法获得权益救济,加之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对此类诉讼进行明确规制,当事人就民间借贷提起多次诉讼仍无法维护自身权益后,直接转诉不当得利。通过该种方式维护利益并非个例,而是此种诉讼中当事人的普遍行为,该现象不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增加当事人诉累,还助长了一定程度上滥用诉权的不良风气。并且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尚未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证明责任进行细化,实务中转诉后证明责任的分配颇具争议,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态度不一,同案异判现象层出,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如何有效规制转诉行为,以及如何合理分配证明责任,是现实中审理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中国裁判文书网”、“聚法网”整理的20份裁判文书入手,尝试明确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的范围和正当性,分析针对此类转诉的范围限定和证明责任规制,提出完善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证明责任的一些建议。首先,分析整理案例。选取20个典型案例分类剖析,对比不同类型转诉案件的诉讼经过和判决结果,更加直观的得出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现实中的问题,归纳出当前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问题。其次,辨析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的正当性。重点对经典案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探讨,明确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的正当性。再次,探究民间借贷与不当得利证明责任的分配。对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的证明责任分别从民间借贷、不当得利两个角度加以探讨,分析两诉中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变化,得出转诉案件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中问题的解决建议。以实践中如何完善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及相关制度的途径论述,支持正当性转诉,细化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证明责任的分配。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提出法官释明权、调查取证权的适当行使,建议此类案件预备合并诉讼模式的构建,发挥我国已有理论制度对法律实务的优化作用,切实缓解实践中民间借贷转诉不当得利案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