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在紫外/盐水浸渍联合作用下,常用重防腐单涂层和复合涂层的失效过程,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EIS测试)和各种物理测试方法(FTIR、SEM、XRD)对涂层在腐蚀条件下的失效进行了表征。同时还利用计算出电化学参数对涂层的吸水率特征、环氧涂层与基体的剥离程度以及涂层的防护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分别研究了常用的重防腐单涂层(面漆氯化橡胶、底漆环氧富锌)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氯化橡胶涂层的防护性能是以表面致密的结构和很好的化学惰性防止外界环境的腐蚀,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腐蚀过程中涂层主要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腐蚀过程中氯化橡胶主要发生了C-H键断裂,同时生成亲水基团-OH,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涂层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表明氯化橡胶在老化条件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喷霜”现象,而这种“喷霜”现象是导致氯化橡胶涂层在极短的时间内失效的最主要的原因。底漆环氧富锌涂层在腐蚀过程中,由于紫外的照射使得包裹Zn粒的环氧树脂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降解,而Zn粉继续通过牺牲阳极的方法来保护基底金属,并且Zn的腐蚀产物堵塞孔隙也抑止了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到了腐蚀后期电解质溶液已经达到基底并且环氧富锌涂层中Zn的已经充分氧化,不能再给基底提供阴极保护,从而使得环氧富锌涂层发生失效。通过比较单涂层和复合涂层的吸水率曲线特征,能够明显的得出不同单涂层体系的防护性能的差异,对于单涂层的吸水率曲线,其特征是明显的两段吸收,而对于三层复合涂层的吸水率曲线,则呈现出明显的三段吸收,并且复合涂层吸水率曲线特征与涂层体系的成分差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EIS高频区的参数对两种环氧涂层体系在腐蚀条件中的失效过程进行了表征,利用相位角分析了涂层的屏蔽性能,利用介电常数分析了涂层中水分子和离子渗透的情况,利用特征频率分析了涂层/金属界面处的剥离程度,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分析评价了两种环氧涂层体系防护性能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