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与杨式太极拳上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吴式太极拳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吴式太极拳杨式练法的问题,即动作是吴式太极拳的动作,但是练习中身型是杨式的身型。没有体现出吴式太极拳的特点,也无法达到练习吴式太极拳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区分吴式与杨式太极拳的不同风格特点,使练习者达到科学健身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吴式与杨式太极拳的全国冠军和北京市的冠军共6人。运用先进的FAB本体感觉测试系统对6位太极拳练习者进行测试。测试他们的上步动作,并重点分析上步动作中的弓步动作。研究结果:1.吴式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在上步动作过程中总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单脚支撑时间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吴式太极拳单脚支撑时间比杨式太极拳单脚支撑时间要长。2.弓步前腿膝关节足底压力占体重百分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弓步后腿足底压力占体重百分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导致杨式太极拳前后脚足底压力差距较小,而吴式太极拳前后脚足底压力差距大。3.弓步前腿和弓步后腿膝关节弯曲角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吴式与杨式太极拳在上步动作过程中膝关节弯曲角度特点是一样的。4.前髋和后髋弯曲角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髋关节弯曲角度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两种太极拳的身法要求不一样。5.躯干倾斜角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盆倾斜角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6.躯干受力、前髋受力、后髋受力、前膝受力、后膝受力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练习者在做吴式太极拳上步动作与杨式太极拳上步动作时,躯干扭转受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前髋扭转受力、后髋扭转受力、前膝扭转受力、后膝扭转受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吴式和杨式太极拳都有利于增加腿部力量和平衡稳定性,吴式太极拳上步动作更有利于增加腿部力量,而杨式太极拳上步动作更有利于步法的稳定性。2.吴式和杨式太极拳在上步动作过程中躯干受力变化不大,保证了重心的稳定,髋关节和膝关节受力变化较大说明上步动作对下肢的锻炼作用较大。3.杨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和吴式太极拳的斜中寓正有共同特点,都要求躯干和骨盆在几乎同一条直线上。4.太极拳在上步动作过程中主要依靠髋关节的拧转来上步,膝关节几乎没有拧转。
其他文献
孙氏太极拳——太极大家庭中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决定运动模式的特殊性,借助具体拳势的演练,是完成其修身、健身、防身功能最本质、最简捷、最有效的应用基础。对演
场景知觉是指我们对场景信息——场景背景和前景客体的觉知。场景知觉主要研究人如何从复杂和真实的场景中加工背景和客体。在真实的世界中,客体总是和其它客体及特定的环境同
古老传统的工艺在不断的创新灵感中被演绎成新的时代传奇:完美的造型、迷人的香氛、时尚的色彩,以及柔和的质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