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相关论文
为了适应在各种场所,特别是在“网上”讲述和习练太极拳,表达清楚其手眼身法步的方向及运动轨迹,现以“杨式太极拳老架26式”为例,借助......
活步四正手 太极拳推手对练动作,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进退步法和四正手法而进行的各种推手练习,其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程式变换,其动作主要......
<正>顾留馨先生所著《太极拳研究》,认为"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式,任意错综连贯";亦有研究吴式太......
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 杨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太极拳讲‘......
为了使段位制杨式太极拳得到更好的普及推广,文章以杨式太极拳六段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教学实践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提高杨式太极拳......
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杨式太极拳,如24式国家竞赛套路项目及49式、85式、103式等传统套路,这些基本都是属于健身与养生的慢架拳。除此......
文章以太极拳技术体系演变为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内容的归纳总结,对太极拳技术体系的演变与发展走向进行......
雷凤祥,女,1929年出生,江苏镇江市人。1991年跟张志毅老师学习太极拳、剑,形意拳械及传统拳套路。2001年参加江苏省太极拳剑锦标赛获太......
郑重致歉 本刊2012年第1期刊登的署名为杨潇枫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拳架练习体悟》一文,经核实为抄袭。原作《传统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创始人为满人全佑(1834-1902)。经其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修润,到民国初年定型,传播至今。......
本文通过对传统杨式太极拳古典理论与唐村相关资料的说明,得出:唐村文献和实物需进一步厘定,特别是唐村李氏拳谱对世人更应有个说......
本文通过对膝关节弯曲程度和内力的定量分析,论证了中架杨式太极拳是兼顾养生和技击习练的最佳拳架等一些研究结果。
In this pap......
'文化立市''文化强市'已经成为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突破城市发展中'千城一面''同质化'现象的......
本研究分析太极拳练习者膝盖疼痛的原因,进而探寻康复疗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发现......
1988年我第一次去中国,气功这个名字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在杭州学了“舒心平血功”。我的老师是一位老人,他自己练功制服了肠癌。我因......
【人物素描】梅应生,男,1933年生。早年从军,终生行医。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炼太极拳,数十载,遍访全国名师,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太极拳宗师杨澄甫之杨......
以前,我一直对太极拳的推手敬而远之,认为它是散打的基础动作,没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当我遇到了中国杨式太极拳杨健侯一脉的......
杨澄甫是杨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所著的《太极拳术十要》,以精辟的语言和通俗的拳理,高度概括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被誉为是......
在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口述、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太极拳术十要》中,松腰是作为很重要的一点来阐述的:“腰为一身之主宰......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健身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两人徒手粘连相搭互相缠绕伸缩做圆形屈伸粘随的运动,深受武术健身者喜爱.rn自杨式......
当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刚闯北京的时候,其所练的太极拳,被一些人誉为“摸鱼拳”。确实,太极拳的很多动作,就跟在水中摸鱼一样,轻灵......
在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口述、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太极拳术十要》中,松腰是作为很重要的一点来阐述的:“腰为一身之主宰......
黄震寰教授生于1933年,自幼随名师学习太极拳,至今已有60多个春秋了。自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与科研岗位上退休之后,黄教授就一......
8月17日,在威海文登汤泊温泉度假村国会厅,省老年体协太极拳委员会秘书长、杨式小架人盘太极拳传人于学模受邀到“昆嵛讲坛”,与广大......
当写下“济南”两个字时,脑海里闪现出的是杜甫“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乡”的名句。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文化城,李白、杜甫、苏轼等......
2013年6月2日,由山西省平遥县宋氏形意拳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平遥传统武术养生书法论坛于平遥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界、文艺界......
练习太极拳引发膝关节疼痛并非个例,在某些练拳群体中似成为一种通病,包括一些拳师教练也出现这种状况。笔者初习杨式太极拳,后接触陈......
说起吴式太极拳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是由全佑先生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立,善柔化,求紧凑,风格独特鲜明,兼具健身与技击功效。吴式太极拳代......
笔者研习太极拳近六十年之久,先后追随两位名师:向褚桂亭老师学形意拳与杨式太极拳,向陈照奎老师学陈式太极拳的老架、大低架与陈......
李万斌在《杨式太极拳的“相手”与“活桩”》文里说:“最早的太极拳搏击术,由太极沾(粘)连枪的沾黏不脱、蓄发相变、缠绕进退、封......
《三国演义》的卷首语中就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的太久的太极拳为什么就不能统合为一呢!rn目前,太极拳有陈式......
于志钧先生著《中国太极拳史》第165页,有一段约80字的叙述,是这样描述顾留馨学拳的:“顾自称师从杨澄甫,学习杨式太极拳和推手。经我......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图1),清直隶广平府南关人,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红拳高手.因羡慕陈家沟拳术的巧妙,长途跋涉,往返数次,拜陈......
练习太极拳有三大功能,一是健身;二是修身;三是防身.倘若练者不知拳式的用“招”和用“法”,没有防身的“功”和“术”,那么练的是......
《武当》2014年第9期,刊登了王继振先生的《24式太极拳和定步推手的来历》一文,文章虽然不长,但所述的史料舛误却不少。本文仅对笔......
在襄阳市襄州区的旭园广场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银发长者带领六七十位老年人习练太极拳。他就是襄州老年大学太极健身班教师张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