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以“精准”为核心的脱贫攻坚思想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现阶段国家和政府面临的的一项亟需完成的任务,为此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农区贫困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构建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寻找小微尺度数据,尝试从地理学角度对多维贫困展开研究,分析多维贫困的发生及致贫机理。考虑到案例区的区位交通、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和扶贫任务及进展在豫东平原地区的代表性,本文选取河南省夏邑县为研究案例区,运用当前学术界最流行的AF多维贫困的测量方法,对96个样本村中2429户样本农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分析得出影响多维贫困指数的主要影响指标,然后进一步对多维贫困发生率进行分析,探究贫困发生分布的规律,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空间界面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选取7个指标进行致贫机理分析,完善了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对该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国家和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照探究结果,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计算中发现,多维贫困各维度指标中,教育维度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最大,同时对于夏邑县而言,不同于其它深度贫困区,收入维度贫困发生率较低,收入贫困已不再是影响多维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教育维度下,户主受教育水平普遍偏底,受教育年限指标的贫困发生率达41.54%,而收入维度下,年人均收入指标贫困发生率仅2.1%,远低于受教育年限。对多维贫困的结果进行分解得出各维度指标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率,以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障、健康状况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率较高,分别为11.77%、8.89%、5.32%,而生活标准维度和收入维度下的各指标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率则相对较低,在研究区夏邑县地势平坦,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现阶段的贫困和以往存在不同,收入和生活标准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户主文化水平和医疗水平还存在问题,是区域多维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二、在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布上,贫困发生具有空间分异性。对96个样本村的多维贫困计算结果与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发现夏邑县多维贫困发生呈现空间不均衡态势,热点区即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区域多集中于乡镇边界区域,且冷点区域距离县城较近,热点区域距离县城相对较远。第三、在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和致贫机理上,运用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人数、交通、区位、水系状况因素对多维贫困具有显著影响,而赡养人口数、收入结构、平均坡度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显著。在微观层面,劳动力人数对多维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劳动力人数的回归分析系数为-0.123,劳动力人数对家庭多维贫困产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宏观层面,交通通达性、距乡镇政府的距离、水系状况的回归分析系数依次为-0.012、-0.010、-0.055,对多维贫困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在现阶段对多维贫困进行治理时,在村级层面应针对这些方面加强对村庄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