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BM-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2007-2016年水资源绩效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分别计算了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水资源经济、环境和综合绩效。通过对比三项绩效值的变异系数发现:水资源综合绩效稳定,经济绩效波动幅度最大,环境绩效次之。这说明单纯的评价水资源经济绩效并不符合当前的发展规律,应当将环境、社会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水资源绩效进行研究。在内部影响分析时,本文利用自然断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直观的展示出三种绩效值的空间分布情况,探究城市间水资源绩效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水资源绩效值高的地区主要是长江下游城市,中、上游城市水资源绩效值偏低。通过计算水资源绩效莫兰指数的计算发现,沿江城市水资源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高低集聚、低低集聚这三种形式,表明城市的水资源绩效水平不但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会受到周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产业优化度、水处理技术水平、水资源公共政策等使得城市水资源绩效的空间关联性进一步加强。在分析外部影响因素时,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水资源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自给率、政府管制力度、人口密度、产业优化度都会对水资源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地方各市的财政、地理、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抑制各市水资源绩效的原因亦有差别。各市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入手解决影响水资源绩效提升的问题,进而全面的提升水资源综合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回归结果给出提升水资源绩效的建议和策略,是对水资源绩效评价的理论的层面补充,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中蕴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在更大程度上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