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展示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e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址是最直观的人类祖先生活的时空见证,其保护与展示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遗址公园及其遗址博物馆也随之发展起来。那么作为现代人与历史遗址之间的媒介和物质载体,它们如何能够将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完整、系统、准确、生动的展示给公众?在遗址公园及其遗址博物馆中,通过一种怎样的展示规划设计能够达到使社会公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状况、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意义所在。 本论文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即遗址公园及其遗址博物馆产生与发展的土壤;并在国外与国内两个层级上分析了遗址公园及其遗址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也就是把历史现象进行分类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范例;针对我国遗址的特点,分类提出遗址公园的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可为今后相关设计项目与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平台。 接下来在第二章中对遗址、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展陈体系、博物馆文化及传播等几个相关概念做出了明确的内涵阐述。可以看出,这几个关键词是前后延承、层层推进的。其中涉及到了遗址在国际上与国内的相关定义、提出的年代和典籍法规,有效区别了“遗址”、“遗迹”和“遗存”几个相近概念,并从遗址的分类和特征中求得结论;博物馆是一个大家很熟悉同时又很陌生的概念,由此提出遗址博物馆的特殊性从而引出其内涵;遗址公园可以说是遗址博物馆的延展和完善;传播是遗址公园及其遗址博物馆自身产生的行为,通过这种行为可以使人们获得历史文化信息,博物馆文化及传播作为本章的最后一个关键词出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随后论文的第三章研究了遗址公园展陈体系,通过功能分区、空间布局、道路规划、展示内容、相关设施、容量控制等几方面来构成完善的系统。在第一部分功能分区中,初步将展示区域划分为遗址本体展示区、历史环境展示区和功能服务区,解释相关名称的含义、包含展示内容与设施等;遗址存在状态决定了空间布局方式,所谓空间布局,是几个功能分区之间大的关系以及展示节点的组织联系,依据实例列出了规划上的几种空间布局类型:在下一部分道路规划中涉及了展示游线的等级分类及组织形式等内容;在本章谈到遗址公园展陈体系的展示方式。此外还包括遗址公园的相关设施及容量控制等内容。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对遗址公园专项展示规划做一个具体的分类研究。在遗址对象的专项展示中,主要将前一章提到的展示方式深入细化,根据遗址类型、保存状况等基本条件制定不同展示内容表格,可为今后遗址公园的展示规划提供参考及研究平台。重点选择遗址本体整体展示、遗址本体局部展示、遗址周边历史环境展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加以分析、举例。本次研究的第五章是遗址博物馆室内展陈部分。遗址博物馆作为遗址公园的内容之一,论文将其展示方面的研究作为一个完整的章节单独提出。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有规划原则与设计要点、遗址展示空间设计、遗址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展示布局及流线组织、展品保存与展览空间环境设计及形式外观等,通过国内外实例来系统研究。 文章的最后一个章节为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案例分析,将参与过的两个实际工程--鄂尔多斯秦直道(东胜区段)遗址公园与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公园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今后遗址公园的展示规划设计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地域特色”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从对“地域”、“地域特色”等名词的概念理解入手,明晰“地域特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等,并从广义建筑学的视野范围对“地域特色
伴随科技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建筑设计从古代的“构木为巢”,到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多功能性的“亭堂楼阁”,直到近代的“摩天大楼”,乃至现代的“智能建筑”和“智能住宅”,每次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张、数量增加,市民环境意识加强和生活余暇时间增多,以及“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回归,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滨水地区是一种活着的、可利用的资源,提
在高校建设的浪潮中,天津市高校在2000年以后也进入了高教园区大量建设的阶段,自2000年至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教学楼设计案例,而公共空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
居住街坊是城市住区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目前,我国的城市住区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对居住街坊地块划分尺度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住区中常常出现过大的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我国加速城市化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碑林历史街区是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增量扩张已逐渐让位于存量更新,既有街区的渐进式改造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议题。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已经得到普遍重视并取得丰富成果,但大量存在的普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与体育馆建筑节能、健康相关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比赛厅采光设计的研究,提取一种较为直观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