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的发生是结核分支杆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受环境因素影响。本研究选择结核病主要侯选易感基因: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1)基因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它们在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中的作用,同时纳入与结核发生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探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调整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发现,NRAMP1基因的D543N-GA、3’UTR-TGTG+/del基因型及MBL基因XB组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而MBL基因的HL和LL基因型则与疾病的保护作用显著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D543N-GA和3’UTR-TGTG+/del基因型与结核密切接触史存在交互作用,上述两种因素的的同时作用均可增加肺结核发生的危险性。MBL基因的HL及LL基因型与卡介苗接种存在交互作用,可增加对肺结核发生的保护性。 运用报告基因的方法确定MBL基因启动子区不同单倍体型HYP、LYP、LYQ和LXP的启动活性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可能是MBL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有显著关联的原因之一。 此外,通过对结核合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特殊病例进行免疫反应及排毒持续时间的长期流行病学观察,发现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使机体免疫水平进一步降低,并使排毒时间延长。 本研究进行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基因的关联分析,并首次对结核发生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进行探讨,为探索通过关联研究确定疾病易感人群的可能性,深入研究我国其他人群,特别是藏族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