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知”思想在阳明学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王阳明晚年总结一生的境遇与为学过程而得出的理论精华,是阳明心学的重要论题。阳明学传入朝鲜后,经过南彦经、张维等早期传播者而得以维续,直到郑齐斗时才真正确立。郑齐斗在思想转变的情况下继承并发展了阳明学,并以其独特的理解方式对阳明学的“良知”思想进行了诠释。本文从王阳明与郑齐斗的生平、时代背景、学术氛围、学术渊源出发,分析影响他们思想的诸种因素,并以“良知”思想为主线,将郑齐斗的良知思想与王阳明的良知思想进行比较和评价。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心学理论影响深远。郑齐斗则是朝鲜阳明学的奠基者,对阳明学继承、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制。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国内学者大多从研究王阳明本身做起,真正从比较出发得出的研究成果则略显微薄。第二部分从阐述王阳明的生平入手,通过对阳明本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的描绘,指出阳明良知思想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并具体入微地从心之本体、是非准则、成圣标准和万物一体这几个方面分析了阳明良知思想的内涵,指出阳明“致良知”思想的特色所在。第三部分介绍了郑齐斗的生平背景、学术转变以及郑齐斗对“良知”思想的诠释。郑齐斗阳明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他对良知解释的独特性:良知为本心全体体段、良知即是生理、良知即是恻隐,并著“良知体用图”加以解释说明,树立了全新的良知体用论思想。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通过王阳明与郑齐斗“良知”思想的比较、分析、概括、总结,得出二人对于“良知”观点上的相同与不同。在相同点上主要有:良知思想产生的背景相同;本体性的良知相同:德性语境的良知相同。不同点上主要有:良知范畴的不同;良知体用论的不同;“衷”、“生”的生命关怀。最后为结语,对文章做出总结。郑齐斗研究了明代包括王阳明和阳明后学在内的阳明学,目前不仅要澄清阳明学与霞谷学之间的继承脉络,更必须把霞谷学放在阳明后学的位置上做比较研究。如此,可呈现出朝鲜学界对整个阳明学所做的评价和其继承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