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给种植过程中存在骨量不足的患者应用自体牙骨粉做为植骨材料,初步观察自体牙骨粉在种植骨增量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到2017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进行种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具有可用牙(如第三磨牙、多生牙、或因严重牙周病无法治疗的牙齿)并且待种植区骨量不足的患者7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缺失牙原因、缺隙大小、牙龈的情况等。其中前牙区缺失2例、上颌后牙区缺失2例、下颌后牙区缺失3例。各患者在种植外科手术中进行自体牙骨粉移植的同时,还接受了不同种类的骨增量手术(有些病例包含一种或多种手术方式),包括骨劈开术、上颌窦外提升术、PRF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等。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12颗(OSSTEM种植体11颗、THOMMAN种植体1颗)。术后3-6个月,进行种植体上部修复。术后定期复诊进行CBCT、曲面断层片、根尖片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后种植体周围同一位点骨量的变化情况;检查有无术后并发症;观察修复体周围牙龈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过程、术后及修复体完成后功能及美观等方面的满意程度。结果:(1)全部病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无炎性渗出、无神经损伤、无邻牙损伤、无颌骨骨折等并发症。(2)12颗种植体无一脱落,留存率为100%。(3)术前缺损区牙槽骨平均骨高度为8.09±2.87mm,宽度为4.94±1.97mm,术后3个月植骨区平均骨高度14.80±2.03mm,宽度为6.88±0.73mm,术后6个月植骨区平均骨高度为14.45±1.99mm,宽度为6.62±0.66mm,术后两组数据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植骨区仍有少量骨质吸收,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检测,其中一例患者术后口腔卫生维护较差为2级,已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5)7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对外科手术过程表示恐惧,其他患者均表示术中感觉良好。对于术后产生的不适感,仅1例患者术后轻微反应性水肿,常规抗生素治疗后逐渐减轻并好转,其余患者表示可以耐受。全部7例患者对修复后修复体的咀嚼功能表示满意,而美观程度,仅一名患者因全口咬合紧,修复间隙小,建议患者进行金属咬合面烤瓷冠修复,因在后牙区,患者表示可以接受,对修复后效果基本满意。结论:本临床病例研究报告显示,将自体牙骨粉应用于骨量不足的种植患者的治疗中,术后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较术前改善,扩大了骨缺损种植治疗的适应症,提高了种植的成功率。自体牙骨粉在椅旁制作,节省时间,避免了一些植骨材料额外取材,具有免疫风险等缺点,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目前的研究显示自体牙骨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但其远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