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整个民族发展的未来,对于我国17—23岁大学生而言,其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测试,是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所必不可少的。为此本论文针对当下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这一现象,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身体锻炼为目的,以体适能测试指标与评价标准的建立为目标,参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体适能分类体系、测量指标、评价标准,以体适能测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为原则,对我国现行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指标与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进而建立更为可行的,更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测试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初步确立我国17-23岁大学生身体成分、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测试指标,并对西安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预实验数据的检验分析,以验证所选择的指标是否满足“有效性、可靠性、客观性”原则的要求,之后对所修订指标进行大样本测试,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大、气候变化大,所以按照以上特点本测试选择全国5个城市,总共11所大学针对17-23岁大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测试,测试数据均由EXCEL录入存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并对我国17-23岁不同年龄、性别的大学生身体成分、肌力、肌耐力、柔韧、心肺耐力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和男女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最后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指标之间的测试成绩结果的不同一性,建立不同性别、年龄各指标的查分表并运用离差法制定评价等级。研究结果:通过两轮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所筛选确立的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测试与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以及3个基本身体形态指标)经实测数据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具有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本论文采用年龄和性别的对比,以年龄和性别列出百分位数等级;以年龄制定百分等级常模;技术测验则以年龄来制定常模。并在建模的基础上制定各指标的等级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