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P)发病的有关因素及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就诊,经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条件且自愿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共235例。统计导致异位妊娠的各种有关因素,分析三种药物治疗方法(MTX单次肌注、MTX单次肌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MTX8日疗法)的有效率,并探讨药物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停经天数、阴道流血、腹痛、血HCG值、盆腔积液、包块最大径线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异位妊娠患者中有人工流产病史的高达88.08%,有异位妊娠史的占13.62%,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占11.06%,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和阑尾切除史的分别占8.51%、7.76%、3.40%。MTX单次疗法组与MTX联合米非司酮疗法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38%及83.30%,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4±4.03天和9.53±3.44天,无统计学意义;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分别为7.69%和6.67%,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年龄、停经天数、阴道流血、腹痛、盆腔积液、包块最大径线等无明显的关系。而与治疗前血HCG水平关系密切。在本研究中的8日疗法组中血HCG水平≤1000 mIU/ml需追加给药治疗者占19.30%,而血HCG在1000-5000 mIU/ml和HCG≥5000 mIU/ml需追加给药治疗者分别为40.38%和56.25%。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患者血HCG的水平与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关系密切,血HCG水平越高其成功率越低,失败率越高。表中见血HCG在1000-5000 mIU/ml之间时,治疗的失败率为10.34%,而血HCG≥5000 mIU/ml时,失败率达到了36%。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成逐年增高的趋势与人工流产、既往异位妊娠病史、IUD、盆腔炎等关系密切。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各种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主要是血HCG水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