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以来,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以预算管理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改革,包括“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由于具体国情的约束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尽管目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距离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从预算管理的一般性分析入手,阐述了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现行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政府预算管理的经验,进而设计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取向及具体操作方案。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政府预算管理的一般性分析。阐述了政府预算管理的几个相关理论,包括渐进预算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软预算约束”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预算管理的要素,包括预算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职能、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等。第二部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首先,分析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归纳了预算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政府预算管理的国际借鉴。首先,分析了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理念。其次,论述了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管理的实施机制。包括设立独立的编制和执行机构,预算执行中的控制机制,执行中的激励机制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等。第四部分深化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首先,提出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其次,提出了深化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建立高效有序的预算执行制度、强化预算的监督和构建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技术支撑体系。从总体上看,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是构造一个新的预算管理框架,以此对预算资金流入与流出以及在政府组织内部之间的流动,进行实时和全程式的监控与报告,确保必要的预算透明度。这一改革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关键方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和评估,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预算管理框架的三个支柱。总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有效的预算执行和健全的预算监督和评估是良好、健全预算管理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