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耳朵经济”的兴起,移动音频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内便积累了亿量级的用户。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移动音频平台亟需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在此背景下,探究移动音频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移动音频平台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动音频平台研究重点正从平台内容与模式层面往用户行为层面转移,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移动音频平台用户初次使用行为,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耳朵经济”的兴起,移动音频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内便积累了亿量级的用户。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移动音频平台亟需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在此背景下,探究移动音频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移动音频平台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动音频平台研究重点正从平台内容与模式层面往用户行为层面转移,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移动音频平台用户初次使用行为,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喜马拉雅FM作为移动音频平台中的头部平台,在用户活跃度、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使用频率方面的指标都较为出色,因此,以喜马拉雅FM为案例探究移动音频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梳理持续使用意愿领域相关文献可知,目前该领域研究大致分为三种模式: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从其他理论视角出发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其中,期望确认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基础模型,期望确认模型主要聚焦于用户主观感,对外部因素关注较少,实际上系统特征、情境因素等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引入平台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测量移动音频平台的平台客观属性。与此同时,移动音频平台属于享乐型互联网信息系统,本研究整合感知娱乐理论,引入感知娱乐性进一步表征用户主观感知,最终构建了喜马拉雅FM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笔者采用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前文构建模型和相关理论假设,结果表明:用户主观感知中的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会对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平台客观属性中的平台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会对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会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在用户主观感知和持续使用意愿、平台客观属性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从优化平台客观属性、提升用户主观感知的双维路径出发,提出构建良好内容生态,增强用户感知有用性、创新平台服务,提升用户感知娱乐性、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用户满意度的移动音频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升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通过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身体各项指标持续向好,但过去存在的视力、肥胖等问题依旧存在。加之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更是受到家、校、社的密切关注。在疫情常态化下,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抓手,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体育作为家庭教育的分支部分,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个人身心
目前,国家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导向是加强课程思政,以便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课程思政”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而在中小学阶段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高中三年生涯的学习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高质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学校体育发展问题已成为业内学者关注的焦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学校体育如何实现质的飞跃,关键在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关学校体育发展问题的研究,学者已从国家、学校、教师等层面进行了探索,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聚焦于外在的显性能力,但对教师内在的隐性潜能开发与培养关注较少。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承担主体,其工作投入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为此开发与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话语权的下放为越来越多人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表达提供了渠道,同时方便了“反转新闻”的传播。在新闻生产中,不仅有“标签化”报道的特点,还会存在媒介偏向。新闻借用各种叙事手法塑造“弱者”形象,进而引发群体性情感和讨论,甚至催化新闻的反转。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反转新闻中呈现的“弱者”群体,探究“弱者”在反转新闻中是什么形象?如何建构?有何影响?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计算传播等方法对
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之后,大部分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探索开展课后服务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及学习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体育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及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成都市作为“双减”工作的试点城市为“双减”政策的落地、课后体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纵深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出现了现代文明病,同时也日趋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倡导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新潮,体育运动成为关键一环。从社会生态学视角来看,初中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受到个体、人际、社区、组织、政策等诸多层面的影响,因此,将初中学生校外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置于社会生态学的大环境中进行多层面的审视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当今社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信息传播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媒介移动平台集信息、服务与社交为一体,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资讯的关键途径。与PC端信息传播相比,移动传播实现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及时传递,激活了用户的场景需求,用户希望传媒组织能够提供契合其实时需求的内容和社交服务。基于此,传媒组织日益关注传媒产品的场景价值,场景力的提升也成为传媒组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从传媒场景力的三个
当下我国学校教育正在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并于近年来呈现新的改革取向,随着体育中考分值比重的提高,体育在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孩子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体育中考及体育中考主课化的重要考量和理由,如此一来,家校社协同育人在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上和达成体育新中考改革目的上显的尤为重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协同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促进体育中考及体育中考主课化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
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居民生活,数字技术也为人类参与日常生活赋予技能。公民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他们参与日常生活、学习的必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高,但是居民的数字素养仍然低。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将提升居民的数字素养也上升到政策层面。本文以乐山市牟子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欧盟数字素养框架为评价体系,从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域
自新冠疫情以来,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成为了民众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随着传播环境不断变化,在官方和民众舆论场交织之下,疾病隐喻的特征和生成样态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选取后疫情时代七个典型涉疫舆情案例进行隐喻分析,得出战争隐喻、集体隐喻、人体隐喻、建筑隐喻、神秘隐喻是目前隐喻使用频次最高的类型,隐喻呈现出号召性、集体性和扭曲性的特征,在疫情期间对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扭曲性特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