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南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迪士尼动画片Mulan为切入点,来分析文字叙事与影像叙事在空间形式上的不同表现,并分别从空间形式的核心内容情节与结构来考察空间形式的理论内涵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探讨媒介转换过程中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对空间的不同影响,力图从空间维度来展现《木兰诗》是如何完成从文字叙事到影像叙事、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这一转变的动态过程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从空间层次的呈现、时空维度的转化、媒介与空间建构这三个层面来比较分析叙事诗《木兰诗》与动画片Mulan的空间形式。第一章以叙事诗《木兰诗》与动画片Mulan为例,从语言的空间形式、故事的物理空间、受众的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次出发比较说明文字叙事与影像叙事在空间形式上的不同表现:文字叙事借助抽象的符号,通过“立像”重现空间;影像叙事通过直观造型再现空间。尽管二者在空间层次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立足点,即通过意境的审美空间来完成意义的传达。第二章从情节与结构的角度来探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由此说明文字叙事中读者在时间的流动中体验空间;影像叙事中观众在空间的变化中感受时间;所有的艺术体都是时空因素的融合。《木兰诗》的情节叙述兼具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木兰的故事是历时的,但阅读使情节的历时与读者所创造的共时假设——孝道思想之间保持了平衡。动画片Mulan的影片结构,是造型性与运动性的统一。其单幅图像通过运用绘画技巧模拟电影镜头摄制的视觉效果,将线条,色彩,光影等造型表意的元素加以处理来表现空间。而后这一幅幅静止的图像通过摄影机组合起来,利用人脑的视觉暂留现象使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第三章考察了媒介与空间建构的关系。前两节从空间的媒介建构分析了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对空间的不同影响:纸质媒介通过语言描绘来建构空间;电子媒介通过声画构造来凸显空间。第三节探讨了在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的转换性表达中媒介与空间的互动:在《木兰诗》改编为动画片Mulan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媒介在空间建构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具体的转换性表达中还是存在交流互通的途径,而明确这些共通性,也就实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木兰诗》是如何完成由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的转换。结语部分从叙事空间的新视角、诗歌研究的新角度及跨媒介研究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指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