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8124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是为了解决传统诉讼无法解决的严重的环境侵权案件。2012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环境公益诉讼确定了下来,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众所周知,举证责任有“诉讼的脊梁”之称,而举证责任的分配为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和抗辩提供方向,为法官裁判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是否客观真实和责任归属是否明晰提供准则,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如何合理而有效的在当事人之间分配举证责任,将直接关系到对环境权益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举证责任分配中应蕴含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和诉讼效益等法律价值。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有助于庭审的顺利进行,使当事人能更清楚的了解案件事实,对实现法治公平、有法可依有着重要意义。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横跨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领域,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理论上有法律要件分类说、危险领域说、盖然性说、损害归属说、利益衡量说等多种学说,我国现行立法基本采纳危险领域说,1992年的《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01年的《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侵权责任法》和2012年《民事诉讼法》及2015年颁布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都作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其中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对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和举证责任分配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针对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存在原告主体资格限制过严、证明标准过严、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强化不够、原告取证权利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保障及环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原告受害人调查取证权,建立相应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
其他文献
医疗犯罪的概念在理论界一直有所争议,本文将之界定为医疗行政卫生犯罪,其目的在于凸显其侵犯法益的公益性和国家性,因为医疗犯罪具有行政犯罪的性质。医疗事业是关系国家根本的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对其保护的限度,从而使所涉及到的各种利益之间实现有效平衡,本文据此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   文章首先通过简要分析隐私、隐私权、网络隐
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党和国家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层面积极推进我国司法文明建设。但是从近两年我国司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