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了各个社会主体的发展和成长。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更是推动我国经济从快速增长阶段转轨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助推器。《201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和世界银行相关研究均表明中国大多数非金融类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作为实体经济主力军的制造业企业也不例外。企业一般通过债务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了各个社会主体的发展和成长。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更是推动我国经济从快速增长阶段转轨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助推器。《201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和世界银行相关研究均表明中国大多数非金融类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作为实体经济主力军的制造业企业也不例外。企业一般通过债务融资手段去摆脱融资约束困境,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企业资金链短缺的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已成为企业转型和升级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土地具有融资功能,这为拥有土地无形资产的企业在信贷市场上获取资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以抵押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约束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为理论基础,实证检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细化了土地出让市场化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机制路径。本文选择2010-2018年连续9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的44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土地出让市场化、融资约束和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三个变量的影响路径框架。为了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又进一步筛选出2010-2019年连续10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再次检验滞后两期的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和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之后又进行替换被解释变量、增加遗漏控制变量、剔除四个直辖市影响的三次稳定性检验,结果发现:(1)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即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越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越强。(2)土地出让市场化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促进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提高,即融资约束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相对于国有企业,土地出让市场化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并且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也更加显著,显著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持。最后,为地方政府继续完善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为企业降低融资约束程度、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等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一方面,我国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尤其是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应合理调整土地出让策略,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财政收支制度,不断加深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营造良好的土地交易市场氛围,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助力。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提高融资意识,抓住土地出让市场化这一时代改革机遇,最大化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融资功能,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他文献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空前的创业热潮,孵化器也随之遍地开花,成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创新政策红利的逐渐退出意味着孵化器不能再以野蛮粗放的方式发展,资源合理配置成为了当前孵化器发展重点。孵化器资源投入与在孵企业需求不匹配使得孵化资源被稀释,也使得在孵企业在创新上表现乏力。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便是:孵化器如何精准孵化契合自身资源条件的创业企业,促进企业创新投入
随着目前“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动车辆普及的速度空前绝后,尤其是在城市客车中的应用。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设计出合理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尽可能吸收制动时的能量,使得续驶里程增加。文章分别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和多目标优化算法设计了两款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为了验证控制策略的控制能力,搭建了基于TruckSim-Simulink的联合仿真平台,最终结果表明,两款控制策略均能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其中多目
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现有新创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困境带来了转机。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出发,结合多种金融科技工具和应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理论推演法、经验对比法等,针对企业融资现状,指出融资市场环境欠佳、融资过程信息不对称及融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新创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基于此,文章依据金融科技对知识产权融资的创新机制,设计出三条融资优化路径:加强市场资源拓展,巩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减弱,机构养老的弊端也愈发明显,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养老压力,因而养老服务产业对新模式新业态的需求越发迫切。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利用智能技术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能够充分增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因而,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应运而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下的新生事物,虚拟养老院尽管起步较晚,但凭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
创新价值链理论指出,创新是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主导的三阶段连续过程。阶段间存在市场需求拉动与科技进步推动的动力,支撑起各领域由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伴随着产业链出现“专精特新”的领域细分和需求细化,对科学技术的高要求促使组织间合作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创新成果提供端的高校与技术转化端的科研院所虽然投入了大量创新资源,而创新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导致在创新的供给侧呈现出海量沉睡的知识
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导致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愈发突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不协调会给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带来诸多危害。因此,如何评价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鉴别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地区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具体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既是我国对国际的庄严承诺,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城市作为我国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同样也是实施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重要载体。探究中国碳达峰的形势及路径研究,在丰富碳达峰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可为不同类型城市长远的政策制定以及预期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为城市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载体,相比于先进的西方国家,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可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企业全
提升末端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走出城市“垃圾围城”之困,一直是地方政府关切的核心议题。为探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差异,从“政府能力系统”视角出发,围绕需求驱动、经济驱动、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四个维度,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运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活垃圾清运量、人均GDP、地方环保支出、政策文本出台数量、无害化处理厂数量以及市容环卫专用车辆数均
2018年我国银、保监会合并,金融业经营除允许承销商从事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外,放松了承销商兼营其他金融业务的限制,使得承销商对公司IPO成功与否的作用更加显著。承销商作为融资服务的直接参与者,是沟通发行公司和投资者的桥梁,能够加强信息传递、促进价格发现,成为为发行公司顺利过会“保驾护航”和为投资者筛选优质投资项目的混合实体。然而从现实市场运行和理论分析来看,由于受到发行项目不确定性、双方信息不对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