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性疾病血管新生及与炎症因子关系机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患者有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复发风险。血管新生,作为侧支循环途径之一,对狭窄血管流域的血流灌注起重要的代偿作用。炎症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与神经损伤以及修复均密切相关,并可通过与多种血管新生因子相互作用调节血管新生过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的慢性缺氧状态可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虽然有体外试验与动物模型的证据,但对其在临床样本中的实际效应尚不可知。本研究通过分子影像学成像方法评估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颅内血管新生现象,探讨炎性因子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新生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纳入17例有脑血管事件史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αvβ3整合素与脂蛋白磷脂酶A2的水平,定量蛋白芯片白介素IL-1α、IL-1β、IL-4、IL-6、IL-8、IL-10、IL-17 与细胞黏附分子 VCAM-1、ICAM-1 以及 TNF-α、IFN-γ、TGF-β、IGF-1的血清浓度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10例患者行头68Ga-PRGD2PET/MR检查,通过视觉分析判定高摄取灶,勾画感兴趣区并分别测定高摄取灶侧与对侧的标准摄取值峰值与平均值,以及相应位置动脉自旋标记图像所得的脑血流量,计算双侧比值,并对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以末次脑缺血事件后时间6个月为临界值,将病例组分为症状亚组与非症状亚组进行亚组分析,并对临床、影像学表现与侧支循环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名行PET/MR检查的患者中有6名患者存在PRGD2高摄取,标准摄取值峰值为0.46±0.05,平均值为0.32±0.13,LCR介于3.75与68.00之间,与对侧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影像学标记物中,FLAIR血管高信号与动脉通过伪影在症状性亚组患者中显著高于非症状亚组(p=0.031),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83)。病例组 IL-6(p=0.009)、IGF-1(p=0.003)、VCAM-1(p=0.0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症状亚组分析中无显著性差异。IL-6作为脑卒中复发相关的血清学标记物,临界值为6.6pg/ml。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病程的急慢性期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与末次脑缺血事件后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炎症因子IL-6、IGF-1、VCAM-1在有脑血管事件史的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中IL-6可能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关。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知识互动;生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18—01   一、互动生成教学梗概   1.互动生成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互动生成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分,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所以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会依据个人的基础水平,将信息整合并利用起来,进而实现对目前学习知
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政府推动、高校促动、用人单位带动、学生主动的"四轮驱动"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
目的: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及改善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1-01/2004-12玉溪市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也在随之不断更新,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性材料的应用,使得钢结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这种建筑使用的建筑材
编辑同志:我2011年10月到某矿业公司工作,自上班之日起至2011年12月公司都未发工资,索要多次,公司总是找借口拖延,所以我想就此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讨回被拖欠的工资。但由于当时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