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运动机械支撑、保护重要器官及调节钙、磷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对骨缺损的修复多采用植入体修复,然而目前在科研和临床上使用的修复材料均存在不足。研究开发出一种能够全面匹配临床上修复需求的支架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模板剂法制备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然后以之为主要成分,通过冷冻干燥法复合明胶及氧化锌,制备出具有一定力学强度,高孔隙率和贯通孔结构的复合支架材料,研究了这种复合支架的孔结构、力学性能、体外矿化活性及降解性能,并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模型研究了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溶胶-凝胶结合模板剂法制备出了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粉体,粉体颗粒呈规则的球形,颗粒间分散性好,且尺寸均一。玻璃微球由纳米级颗粒组装而成,具有无序介孔结构。体外矿化实验表明,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磷灰石形成能力。接着,通过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出了不同质量比的生物活性玻璃/明胶复合支架,支架具有连通的多孔结构。当玻璃的质量分数少于50%时,孔洞连通性极好,且孔径分布宽,可从几十到几百微米;当玻璃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孔洞连通性降低,且多为200μm以上的大孔,玻璃颗粒紧密堆积构成较为厚实的支架壁,明胶在支架中起粘结剂的作用。体外降解测试表明,随着复合支架中生物活性玻璃含量的上升,支架的降解速度加快;纯明胶支架降解较为均匀,含有生物活性玻璃的支架在降解初期出现快速的重量流失,这与支架表面的玻璃颗粒溶出有关。体外矿化结果显示,纯明胶支架并无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而含有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支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矿化;随着玻璃含量的提高,矿化效果越好。最后,在生物活性玻璃/明胶质量比为7/3的复合支架内,通过添加四角状氧化锌来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其中,添加2wt%ZnO的复合支架具有最好的力学表现;氧化锌的加入对支架孔洞结构影响不大;添加氧化锌降低了支架的体外降解速度;体外矿化结果显示,添加2wt%ZnO的复合支架,矿化开始的时间推迟,且矿化出的HCA晶体颗粒细小;另一方面,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由于锌离子的溶出,含氧化锌的复合支架在促进细胞增殖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其他文献
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pestrispv.malvacearum,Xcm)侵染引起棉花角斑病在历史上危害较轻,是一种棉花次要病害,棉花角斑病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较少。近年
作为典型环境污染物,重金属的有效处理一直是环境科学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难点。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使得环境中的污染逐渐呈现出
近年来,肿瘤在各种致死性疾病中跃居首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常规治疗肿瘤的方法是放疗和化疗。放化疗具有毒副作用大,预后差,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肿
本文应用楼宇自控技术,基于BACnet通信协议及VLC可编程控制器进行了空调模拟实训实验台的开发研究,通过本文持续和多元化的开发,其平台和功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实训
钙磷类生物陶瓷支架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促进骨再生功能,使其在骨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起到力学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提供必需的载体
柔性调度是目前制造系统运作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在满足制造系统约束的条件下,通过高效率的资源分配,获得生产的柔性和生产效率的最优化。在传统的调度问题中,资源是具有唯一
本文以文化创意企业外部智力资本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文化创意企业外部智力资本利用困境与难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外部智力资本利用的思路和路径,并从“华博创意”的个
本项研究中,我们设计制备了窄带隙给体-受体(D-A)型二元共轭聚合物P1和具有规整主链结构的D1-A-D2-A型三元共轭聚合物P2。通过精确的控制共轭聚合物的主链结构的单元分布,聚
社会权研究在近十年愈发受到关注,但目前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在社会权的内涵、性质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当前社会权研究的瓶颈在于方法论运用的不恰当。对权利的研究一
本文涉及两项研究内容,即Fd-GOGAT的功能分析及白条纹突变体K170的基因定位。水稻的类病斑突变是在没有病原菌侵染的条件下自发产生病斑,病斑的形成与细胞发育、凋亡和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