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情感因素的再探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下半叶,外语教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语言教材、教法等因素都是外语学习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学习者)才能起作用。因此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由教师教授转向了学生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研究者积极地尝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模式,同时不断地对外语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作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传统上,认知因素被认为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后来人们意识到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同等重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变量对外语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以致于出现“情感空白”。因此,关注认知也关注情感是语言教学诸因素中不可或缺的,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运动领域三个方面制定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感因素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主要从动机和焦虑两个方面分析情感因素。作为情感变量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动机和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为了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情感状态,试图找出学习成绩与情感状态的关系,以期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本研究就动机和焦虑这两个情感变量,采用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对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文章介绍了调查的目的、工具、对象和方法,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动机和焦虑这两个情感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结果还表明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讨论调查结果的同时本研究也阐述了调查中可能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表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外在动机,缺乏内在动机。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动机是为了通过高考,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课堂适应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另一个结果表明学生的语言焦虑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焦虑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文章就情感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三条建议: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灵活有效的途径降低焦虑感;努力建立起友好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作者诚恳期待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以便对本学科领域做更深刻、更广泛的探索。
其他文献
木材陶瓷是近年来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是将木材或其它木质材料经树脂浸渍后 ,在高温下炭化而得到的一种多孔碳素材料。在适当的生产工艺条件下 ,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性
<正> 析《风骨》《风骨》篇是《文心雕龙》争议较多的一篇文论。争议的焦点是对“风骨”两字的不同理解。有的认为风含文的意、志、清、气,属于内容方面;骨是指文章的结构和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少高职院设立了外语系,翻译课是高职院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英语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寄生虫病。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3年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词汇习得的问题在二语教学和研究领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如何有效地教和习得二语词汇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大量已有文献证实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的可行性和有
纳米级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具有还原性强、吸附性能好等特点,对于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由于nZVI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磁力,容易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教育部(2007)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
随着西藏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西藏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形成了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投标的应用模式。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极大提高了西藏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但从多年运行实践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