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制作的国际化策略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地域和传统的不同上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其中也包含了文明、政治、经济。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西方文明逐渐向商业化经济发展,是一种商业文明。这样一来,电视纪录片在社会中的心理交流和情感交流中才能将各个层次的人群结合在一起,供需关系也能相对平衡和稳定的发展,从而将更多的观众带入到纪录片的世界中。   我们国家的纪录片要真正的打入国际市场,除了像西方纪录片产业国际化市场化的运营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自己的文化内涵,这两点要一同发展,失去了哪一点都是不行的。用发展的眼光看记录片,它是一种文化产品,而中国的纪录片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视点,就不能在文化意义的层面上站稳脚跟,这种文化意义上的生存权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国纪录片创作者必须承担的使命。所以,与世界文化相接轨,用世界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是基础;打造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视点是核心,也就是说在市场生存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文化的生存。这两种手段成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能否在国际上成功至关重要的条件。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对于国际和国内的纪录片,在国际化浪潮下的整体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国内纪录片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向国外纪录片学习的地方。   第二部分,通过东西方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从影像纪录、结构叙事手法、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梳理和分析。   第三部分,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制作上的方法进行一个分析,包括意识形态、国际化制作的前提、基础、途径、核心等各个方面,希望能早日将中国纪录片被国际所大范围接受,让富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中国传统民居不仅遍布了全国的大地河川,点缀了城市乡村,还承接了历史脉络,期许着未来。它定位于生长在土地间居住者的生产生活,群众基础极为广泛,构
“中国学派”曾经是中国动画的一面旗帜,驰誉海内外动画界。个中原因,除了前贤们对世界艺术潮流的灵敏与识见、对动画艺术的热爱与坚持等因素,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赋民族文化以新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对物欲的逐渐膨胀,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降低了人的精神含量,表现出历史无根性、漂浮性、信仰缺失等问题。巫文化作为长江文明的源起,在弘扬中国精神、
期刊
西平大铜器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合奏形式,主要乐器为铙、镲、鼓等,具有特殊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物质和精神都不太丰富的早期社会曾经风靡一时。然而近代由
期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两百多年前曹雪芹在完结《红楼梦》一书时的自评,留给后人以遐想,真是耐人寻味。笔者依然借助这几句诗来装裱本文,作为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