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信号分选和天线扫描周期估计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信号分选是电子对抗的重要内容,是电子支援侦察系统(ESM)和电子情报系统(ELINT)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选结果为电子对抗提供重要的情报支持。本文以某实际雷达干扰系统为背景,以FPGA和DSP为平台,详细研究了雷达信号分选的硬件实现。并在获取雷达信号分选结果的基础上,对雷达辐射源的天线扫描周期进行了估计。在系统的实现方案中,FPGA负责信号的预处理,包括雷达脉冲信号的参数测量和PDW生成,DSP负责信号分选和天线扫描周期的估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雷达脉冲信号分选技术研究。论文分析了对雷达脉冲信号进行分选需要用到的常见分选参数及脉冲的PRI特性。在雷达信号预分选的流程中,研究了K-均值聚类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在雷达信号主分选中,研究了动态关联法、累积差分直方图法(CDIF)和序列差分直方图法(SDIF),分析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二,天线扫描周期(ASP)估计算法研究。分别研究了利用脉冲到达时间(TOA)和脉冲幅度(PA)的自相关系数估计天线扫描周期的算法,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性能,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三,雷达信号分选与天线扫描周期估计的实现设计。以FPGA和DSP作为硬件平台,详细研究并设计了信号采集、FPGA对信号的预处理和DSP对脉冲描述字的分选以及天线扫描周期估计的实现方案。四,功能测试与结果分析。论文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数据传输路径、脉冲信号分选和天线扫描周期估计三个方面。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以稳定工作并完成雷达信号分选和天线扫描周期估计的任务。利用FPGA的并行特性和DSP的快速计算能力,可以实现雷达脉冲信号的实时分选。
其他文献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备受世人的关注。而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与应用历史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高等学校作为生产和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场域,与互联网技术之间是双向互塑的关系,互联网技术既对高校
新编的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活力和宽广的教学空间。老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去挖掘这一生命活力和教学空间,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笔者对此探讨,并总结出如下四法。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疗技术、科研教学、医政管理、医院大楼、医疗设备器械等虽然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在总量水平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增长,但人均医疗资源占有量增长并不明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以一节初中英语公开课“I Would Go to London”为案例,通过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提问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案情简介本次监督的案件案情如下:孙某某,男,1987年7月16日出生,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2002年7月份,孙某某在家中楼梯间梯步上对4岁多的堂妹孙小某实施了奸淫。大约三天后,孙
文章以"互联网+"为中药材带来的变革与影响以及当前中药材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非绿色化与质量安全等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亳州市现存的中药材供应链模式,提出了互联网+双核心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