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新生村黄家坪滑坡,通过现场勘察所得数据,用参数反演的方法得出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通过钻孔数据分析滑带厚度,并在FLAC3D中用实体建模的方式处理滑带土,计算分析治理前滑坡的力学特征和稳定性。结合计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两种滑坡治理方案,再次通过FLAC3D对两种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并给出最终建议。主要工作有:1.用递推法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ˉ2001)中给出的条分法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了反解,求出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处理公式得到稳定系数(Fs)关于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敏感度的判定关系式,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和实际工程经验,最终反演得到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2.对FLAC3D的基本原理进行简介,针对FLAC3D自带建模方法难以处理复杂模型,且建模过程不够直观等缺陷,本次分析使用了AutoCAD-ANSYS-FLAC3D的流程进行建模分析,在AutoCAD中整理断面图形,转入ANSYS中划分网格并拉伸成体,再用接口程序将划分所得的体转入FLAC3D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这种建模方法保证了建模结果的精确可靠,有利于后续的计算分析。3.根据之前的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两种边坡治理方案:a、在滑坡前缘公路内侧设置抗滑桩,抵挡下滑力,稳定滑坡体;b、用毛石混凝土压脚,将其当做滑坡体阻滑段一部分,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进一步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分别采用这两种治理方案的边坡进行了受力及变形分析,并对两种方案的治理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