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材混合物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植被稳定生长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其功能实现决定于功能材料的效应发挥。水泥、聚丙烯酰胺(PAM)、有机质及秸秆纤维、是基质混合物中主要的功能材料,通过试验定量研究了各主要功能材料在基质混合物中的功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对提高基材混合物强度起着重要作用,当水泥含量a超过12%时,无侧限抗压强度σ随水泥含量变化增长幅度显著。水泥对基材混合物早期的pH值影响较大,但长时间后表明,其pH值差异不大,均在7.5以下;种草后,草的生长对pH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水泥对基材混合物pH值的影响在工程实际中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水泥在草生长初期对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草生长成熟后影响不大;当水泥含量超过15%时,在基材混合物的表层形成结皮现象,严重阻碍种子的发芽,覆盖率大大降低。水泥的适宜用量在12%~15%左右。(2)聚丙烯酰胺(PAM)对改善基材混合物容重、孔隙度、团粒化结构效果明显。PAM可提高基材的自然含水量,延缓基材混合物水分的丢失,提高连续抗旱天数;并且具有反复吸释水的能力,但随着吸释次数的增加,吸释水能力有所下降。PAM有良好的保肥性能,增强了肥效的缓释作用,基材经过一年的实验后,亏损额保持在较低的水平(5%以下)。PAM含量>1‰时,基材混合物的出苗率急剧下降,草的生长高度也略有下降。因此不宜无限制的增加其用量,其合理的用量在0.8‰~1‰之间。(3)有机质改善了基材混合物的紧实度,提高了基材混合物的自然含水率,为坡面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机质对基材混合物的三相比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提高液相的比重。有机质含量在15%时,水平收缩率最小,超过15%时,水平收缩率和最大裂隙宽度增长较快。因此,有机质对植被生长的适宜含量为15%~20%左右,过高的有机质含量易造成基材混合物的液相比例过大,导致植被根系长期浸泡不透气而烂死;过低易造成过于坚硬,水分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4)适量的秸秆纤维可提高基材的抗剪强度,降低侵蚀产沙量,延缓坡面的产流时间,减小基材表面的裂缝的宽度,对基质混合物的整体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用量过高反而有负效应,产生不利影响,试验条件下,其适宜用量在3%~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