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较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周易》中提及了很多关于“诚”的论述。从天道、地道以及人道的相互关系来看都应该以“诚”为根本。《周易》哲学认为,从先秦到宋明,孔子、子思等思想家诠释了“诚”的概念,使“诚”的思想成为《周易》哲学的心法之一。例如,在讲谦卑礼敬,就必须要在纯诚信实的基础上。没有“诚”,即使是“谦卑”也不会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诚”,即使是“礼敬”也只是单纯的作秀。因此,诚十分重要,它囊括了在《周易》思想中所表达的德、善、美、吉、顺等核心理论。《周易》中诸如中孚、谦、井、蒙、大畜、履、颐、恒、节等卦爻,充分解读了“诚”的思想。“诚”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是对人格的塑造以及是对人格的培养。《周易》的哲学它贯穿于“诚”的德行思想,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才能做到以诚待人,以信处事,方可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同时它对今天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详细论述了“诚”的形成与发展,从先秦儒家所提出的哲学概念,在到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易传》,并根据子思继承并阐述了孔子的易学思想,而“诚”的思想则由宋明易学家诸如朱熹、二程、周敦颐以及王船山等不断进行深化,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诚”思想观念的雏形。第二部分主要详细论述了《周易》中“诚”思想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了“诚”思想的表现、“诚”思想的养成、“诚”思想的保障、“诚”思想的升华。第三部分主要详细论述了《周易》中“诚”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其中包含了“诚”对于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在“仁义忠信”方面以及“学为圣贤”方面的发展。同时“诚”思想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需要我们树立“诚”的思想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