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微喷刃强化的压力模型及冲击效应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微喷丸技术(μLSP)利用μJ量级能量、ns量级脉宽和μm量级光斑的短脉冲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诱导冲击波压力进行表面改性,能够在微器件表层或局部产生适度残余压应力分布,增加处理区域的硬度及弹性模量,改善零件表面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提高零件的抗冲击能力,从而延长金属构件的疲劳寿命,从制造源头解决金属微结构及器件的失效问题。然而目前对微尺度激光喷丸中的尺度效应问题、强化表面力学性能及形貌的有效表征方式、激光微喷丸导致的晶粒细化机制与微观强化机理,以及实现零件表面强化处理的工艺准则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详细分析激光微喷丸强化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纯铜试样进行激光微喷丸强化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微尺度冲击波压力传播的理论分析。在分析脉冲激光-能量转换体-冲击波压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高应变率条件和材料物性的非线性效应,根据微分几何、爆轰波理论、应力波基础等理论,得到了冲击波压力的二维时空分布,建立了适合微尺度下激光喷丸强化的二维压力加载模型。采用椭球波传播理论,在现有一维压力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椭球的几何特性,给出波阵面上任意一点任意时刻的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的比值K(t,r),推导了冲击波在典型介质水中传播时的径向压力简化模型,获得了径向压力的时空分布曲线,得到了微尺度下冲击波压力的作用规律。   (2)激光微喷丸强化纯铜的数值模拟。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建立了高应变率条件下激光微喷丸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编制专用的分析模块,考虑微尺度下材料的各向异性作用,引入了单晶体材料模型,开展了单点激光微喷丸诱导的表面动态应力和塑性变形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多点搭接激光微喷丸强化纯铜的数值模拟。根据圆形光斑的搭接特性,选取过光斑中心和到光斑中心线0.5R的剖线为典型路径,表征了受喷表面及深度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及塑性变形分布,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及喷丸方案对残余应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3)工艺过程控制与参数优化。引入形状因子σSF描述了单晶体不同晶面取向下残余应力场的形状特征,更加合理地表征材料强化层的残余应力分布特性;采用Mintab软件中的Taguchi设计方法对模拟方案进行实验设计,提取各种工艺参数下的残余应力表征值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信噪比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对残余应力各表征值影响的显著程度,为激光微喷丸强化过程的参数优化和残余应力控制提供指导。   (4)激光微喷丸强化纯铜实验。通过测量单点激光微喷丸强化区域的表面轮廓和粗糙度,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纯铜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测量激光微喷丸区域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接触深度,研究了单点强化区域内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激光微喷丸提高纯铜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机制,并给出了影响材料表面性能变化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点激光微喷丸搭接条件下,能量、搭接率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合适的激光微喷丸参数和工艺准则。   (5)激光微喷丸强化纯铜塑性变形层的微观组织变化及其强化机理研究。采用透射电镜(TEM)、光学显微镜(OM)等设备观察激光微喷丸后纯铜沿深度方向的晶粒大小、微观结构。在多次激光微喷丸条件下,观察微观结构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纯铜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机理,系统的揭示了激光微喷丸纯铜晶粒细化机制和微观强化机理,并探讨了微观组织结构在强化处理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激光诱导冲击波压力的基础理论,对研究高应变率条件下,动态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激光微喷丸强化工艺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直角坐标机器人在许多行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如何对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已经成为直角坐标机器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
近些年,快时尚服饰品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迅速崛起。国际一些知名快时尚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并逐渐占领着世界服装市场。随着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快时尚品牌在很短的时间内遍布全球,动摇了整个服装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快时尚品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我国传统服装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力。国内服装企业纷纷借鉴和学习快时尚品牌的营销策略和发展经验,加
随着国家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地大力投入,除尘设备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大量的使用。由于玻璃钢阳极管是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结构紧凑、耐腐蚀、强度高、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质量稳定且能在制造厂直接制作和安装简便等显著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玻璃钢阳极管制造中,普遍采用的是手糊成型的方法,这种成型方法不仅成本高、效率低,甚至会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玻璃钢阳极管缠绕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纤维、纺织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服装方面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在保暖御寒,而是更加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和功能性于一体。为了追求服装面料的舒适性,研究人员不断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环境保护、低碳低耗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绿色制造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低温最小量润滑(CryogenicMinim
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关心指导下,山东省科技厅按照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对科技奖励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奖
期刊
该文研究了三种黄麻加工方法,即化学脱胶基础上的碱改性法、生物酶与化学法相结合的脱胶方法、化学脱胶基础上的氧漂法,得到结论如下:一、黄麻作为工艺纤维,为得到不同的纤维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时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与加工过程密切相关的切削力信息。因此,实时采集高速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
凸轮轴是发动机中重要的驱动和控制部件,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使用效率和工作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但随着发动机逐步向高速、大功率方向发展,油泵凸轮工作时承受的负荷要远大于
近年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_(2.5))污染每年造成我国数百万人死亡。因此,为了有效的防护PM_(2.5)的污染,亟需开发一种兼具高过滤效率和低空气阻力的空气过滤材料,从而实现对空气中有害颗粒物的防护。纤维类空气过滤材料因具有曲折的多孔结构,是理想的空气过滤材料。然而,传统纤维类过滤材料由于孔径大造成其对PM_(2.5)的过滤效率低,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