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媒体视域下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劳动新闻》(2012-2016年)涉华报道的分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通过大众传播来塑造,即媒介凭借其传播优势,在传达信息、引导舆论的同时,通过特定报道来塑造该国国家形象。中朝关系具有“唇亡齿寒”的历史渊源,但随着冷战格局的终结,中朝关系始终跌岩起伏,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因此,准确把握朝鲜视阂下的中国形象,正确认识中朝两国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非常有益。  本文针对朝鲜“劳动新闻”涉华报道,在国家形象及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推理法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试图通过2012年-2016年的“劳动新闻”涉华报道来考察其构建的中国形象,并分析构建中国形象的因素。  研究得出从国家形象的微观视角考察的中朝关系,到目前为止虽未发生实质性的关系变化,但因存在朝核问题、中韩关系发展等因素,出现了明显疏远对方国的倾向。  从《劳动新闻》所涉及的涉华报道变化来看,以2013年1月、2014年7月、2016年4月为节点,均出现了报道量的变化。单从《劳动新闻》涉华报道的变化来看,朝鲜对中韩关系的拉近表现出极度不满的态度,在其党报上呈现出一定的“疏华政策”倾向。  从《劳动新闻》所构建的具体中国形象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显著,但存在局部性问题的政治形象;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是共同应对国际社会威胁的盟友外交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军事强国的军事形象;自然灾害频繁、环境问题较重,社会问题参差不齐的社会形象;国内经济发展前景较好,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的经济形象;重视科技和教育的科技文化形象。  总结而言,《劳动新闻》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深受中朝关系、韩国的影响因素,且通过议程设置和报道数量来体现。中朝关系、中韩发展态势是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因素,而随之变动的朝鲜表达诉求是构建中国形象的主要因素。最终,两种影响因素的结合之下呈现出一个为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利益服务的具有榜样和利益共同体特征的中国形象。
其他文献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诗题剖析、意象、诗词语言及表达技巧等方面出发,对诗词鉴赏教学策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has
期刊
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开启了我国军旅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以下简称“军旅剧”)的制播之路。时至今日,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军旅剧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式和内容趋于
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就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人们在关注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环境伦理教育作为改善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一经提出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