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倾覆香蕉采摘整机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是当前全球产量较高的水果之一,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生产国,香蕉产量与需求量持续增加,香蕉产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是,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阻碍。我国的香蕉采摘时间较为集中,香蕉采摘作业具有季节性且劳动较为密集。而我国由于人口密集,耕地紧张等问题,香蕉的采摘还以人工采摘为主,香蕉采摘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采摘效率不高;同时,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逐渐向城镇或其他行业转移,这就直接导致了采摘成本不断升高。为保证我国香蕉产业的持续发展,研发香蕉采摘整机极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香蕉采摘过程存在的问题。首先,对香蕉果柄采用复合材料弹性力学试验方法,对果柄试样做了径向与轴向压缩试验与含水率测试,获取香蕉果柄全部弹性参数,并为后续夹持切割部件的有限元仿真与整机动态仿真提供依据。其次,结合试验结果与文献总结对香蕉采摘整机与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香蕉采摘整机包括夹持切割装置、采摘伸缩臂与行走机构。重点对夹持切割机构与香蕉采摘伸缩臂进行设计。创新性地引入了前支式液压伸缩臂与配重块相结合的采摘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采摘的效率与稳定性。同时,对香蕉采摘机的伸缩臂的强度与刚度校核公式进行推导计算。再次,采用力矩法对香蕉采摘整机的四种采摘工况进行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香蕉采摘整机在水平或30°坡度作业时,不会发生倾覆。在30°坡度行驶时也不会发生倾覆。香蕉采摘机的设计完全满足采摘条件。接着,为了验证真实工况下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利用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软件对香蕉采摘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对伸缩臂与夹持切割部件的静力学仿真分析与模态分析验证了核心部件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在满足设计的基础上,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的优化分析模块对伸缩臂与底部基座进行减重优化。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对这些部件进行减重优化设计。最后,为了对香蕉采摘机的后期优化提供依据,利用Adams软件对香蕉采摘机——果柄的刚柔耦合系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动态仿真分析了伸缩臂的加速度、香蕉果实的质量和果柄长度对香蕉果实振动的影响,并由仿真得出的曲线图分析影响香蕉果实振动的各因素的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具侵袭性的人类肿瘤之一。胶质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化学疗法。然而,由于神经胶质瘤高度侵袭性和治疗抗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在线课程内容丰富,学生选择对象宽广,MOOC教育成为新兴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由于MOOC是无监督教学、无后果自学模式,使得MOOC参与者的学习注意力与学习持续性都难以保持,出现课程的低通过率、高“辍学率”现象。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入挖掘,精准识别MOOC高危参与者,适
建筑节能被认为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加快推进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势在必行。区域供冷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能源供应策略,其输配管网冷量输送效率是衡量
近年来,地表振动信号处理技术在众多场合被广泛使用,如智能交通、地下管网防护以及智能安防等领域。但是,对于地表振动信号处理,传统方法通常只能解决单一问题,缺乏一种通用
植物体作为固着物在生长发育期间会受到诸多非生物胁迫因素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环境温度在不断提高。这些使大量植物不得不通过改变自身遗传调节
本论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咪唑类离子液体,建立了二甘醇醚、季鏻盐以及吡咯烷鎓盐三种不同类型的萃取剂溶剂萃取分离Au(Ⅲ)的新体系,并对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显示:在
大质量恒星指质量在八个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这类恒星数量较少且距离较远,能辐射很高的能量,通常主导着星系的光度。但由于其形成过程时标较短且形成后能很快破坏其星周环境
磁电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铁磁相材料与铁电相材料所组成的功能材料,由于该材料的磁电效应能够实现电能与磁能的相互转换,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传感器、俘能器、存储器、射频天线等
渭北旱作区春玉米种植栽培区年际降雨波动大,季节性降雨不均,严重影响该区作物生产。地膜覆盖栽培作为一种有效的增温保墒技术,对该区玉米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工业机器人是当今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生产场景,且能够代替人工完成搬运、焊接等各类任务。但在工程实践中,工业机器人运行精准度较低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受到机器人关节摩擦力的影响。本文以提高工业机器人运行精准度为目标,对工业机器人关节摩擦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摩擦补偿问题,对摩擦现象以及摩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