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常规MR检查联合三维时间飞跃发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ethod,3D-TOF)、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多参数评估脑组织缺血后的血液灌注状态、动脉和静脉不同的影像表现以及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行3.0T GE多模态检查。根据SWI-minIP图像上病侧和对侧静脉显示情况,将静脉或多或少的增多、增粗定义为静脉异常,纳入的20例患者划分为静脉异常组和静脉正常组;SWI图像上动脉走形区域上出现的血栓栓子定义为磁敏感血管征,将20例患者分为SVS阳性和SVS阴性组;3D-ASL后处理图像上依据缺血区周围灌注状态与对侧镜面测量比值,将20例患者分为高灌注组、低灌注组和正常组;观察各组间的影像学表现,分别统计学评估静脉异常、灌注异常和SVS阳性与DWI上高信号梗塞面积、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1、纳入20例患者中病侧区静脉异常12例(12/20,60%),其中10例轻度增多,2例明显增多,经统计学分析,静脉异常与脑卒中临床危险因素及梗塞面积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异常与入院时和15天后的NIHSS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2)。2、20例患者中SWI检查SVS阳性患者7例(7/20,35%),11例3D-TOF MRA检查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狭窄闭塞,基于MRA检查SVS征象有较好的一致性,SVS征象的灵敏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63.6%、0.612。SVS阳性患者与梗塞面积、入院临床表现、15天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患者中缺血侧周围异常灌注者14例(14/20,70%),其中高灌注者5例,低灌注者9例,灌注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梗塞面积无统计学意义,与入院当天和15天后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69、P=0.012)。4、SWI静脉异常组(12例)中有3例梗塞周围高灌注,8例呈低灌注,1例灌注正常,SWI静脉的显示与3D-ASL周围灌注状态的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MRI常规检查联合多模态功能成像,能够精准了解梗死区域血流灌注状态、责任血管血栓、静脉异常、脑组织损伤程度等相关信息,与NIHSS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