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投影分割和中国剩余定理的图像加密算法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ps88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信息被广泛地应用到不同领域,数字媒体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逐步成为不可忽视的事情。数字图像是数字媒体信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数据形式,具有形象、生动及直观等特点。当前,数字图像内容安全问题已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热点。图像加密技术将明文图像转换成内容杂乱无序的密文图像,是保证图像内容安全的有效技术,能有效的解决数字图像安全问题。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计算性能得到了迅速提高,一些以往被认为安全的图像加密算法不再安全可靠。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相机等设备的普及,使获取到的图像的数量越来越多,分辨率也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图像加密技术的运行效率更高。为此,本文提出利用随机投影分割和中国剩余定理,设计安全性能更好、运行效率更高的图像加密算法。本文先介绍图像加密的研究背景、图像加密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图像加密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最后利用随机投影分割和中国剩余定理,设计了两种高效的图像加密算法,并用大量实验验证了算法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投影分割和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先对输入图像进行随机分割,得到一系列的重叠图像块,再将每个图像块分割成180个投影线,接着用Skew tent混沌系统产生秘密数据池。对于图像块的投影线,随机选择一个与其不重叠的图像块的对应投影线进行交换,交换前,先从秘密数据池中随机选取一个秘密序列与它们进行异或加密操作,即交换的数据是投影线异或运算的结果。依次对每个图像块的每个投影线进行加密处理,即可得到最终的密文图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运行速度较快,安全性较高且鲁棒性较好,性能优越于三种常见图像加密算法。2、提出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和时空混沌系统的多图像加密算法针对多图像加密问题,提出一种联合中国剩余定理和时空混沌系统的加密算法。该算法先把多幅图像拼接成一幅图像,再运用时空混沌系统产生两组混沌序列,用其中的一组混沌序列来对图像进行置换加密,然后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对图像做加密压缩,并通过进制转换将压缩数据转化成图像格式保存,最后用另一组混沌序列与转化后的图像数据作异或运算,从而实现图像加密。该算法一次可加密多幅图像,运行效率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性能优于两种文献算法。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增值服务,由此业务选择网关应运而生。当前市场上的业务选择网关都是面向网络运营商的粗粒度的设备,而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网络信息的逐渐增加,一些大型的组织机构中应用系统比较多,这些应用系统由于开发的时间和背景不同,相应的平台和技术架构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出现每
图像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图像边缘感知的,人们观察一幅图像时首先认识到的是图像中物体的形状也就是边缘信息。边缘包含着图像中多种有用的信息,它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边缘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信息的安全性也日益严峻,信息在网
高强度激光通过非线性介质时,因受上游光学元件上的污点或缺陷等模糊斑调制,在下游会导致非线性热像的形成,热像强度可能达到光学元件的损伤阀值,从而造成元件的损坏。系统研究强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信息的依赖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信息化的快慢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企业级Web应用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为此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多
微生物群体中包含着大量诠释人类健康、自然进化和生态构成等问题的重要信息,高通量测序技术使获取这些信息成为可能。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样本数据进行测序,产生了大量的宏基
随着数字化影像设备在医学领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医院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数字图像。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字图像的管理,是实现计算机辅助诊断,达到“无纸化、无胶片化”的信息化
汽车是现代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汽车的普及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交通阻塞和车辆的失窃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可靠地识别,传统的以密码方式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日益暴露出很多弊端。为确保信息安全,用人特有的生物特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