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日趋深入,教育变迁亦如火如荼,其中小学生培优的低龄化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城市中,参加培优的小学生人数和培优科目、时间、强度、难度等方面都有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培优有初步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学生培优的规模、强度、原因、支出等信息有大概的了解和相关分析,而针对参加培优的学生及其家长的研究尚鲜有涉及。出于上述原因,笔者尝试从参加培优的城市学生及其家长两方面入手分析培优教育,将培优教育放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层的大背景中,用社会学视角中的从众理论探讨小学生的培优热。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七位有代表性的城市小学生及七位有代表性的家长的访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小学生参加培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显示: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培优的城市小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且有向低龄化和全员参与的趋势发展;小学生阶段培优的文化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大多数小学生都曾经参加过一个艺术类的培优科目;升学考试压力始终是学生参加培优的主要原因,小升初的升学压力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加培优以提高学习成绩,在竞争中取胜。对于家长来说,陪同小学生培优的多为女性家长,女性家长基于对子女教育成就动机的追求以及受社区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积极鼓励子女参加培优;城市家庭出于对社会阶层地位的维护与向上层社会流动,期望子女获取具有竞争优势的教育资本、文化资本来掌握更多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研究发现,培优是禁而不止的,严厉禁止政策是不能解决培优教育带来的诸多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即不能治本。因此,政府对培优进行监管和引导应着重于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满足广大家庭对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抑制培优的泛滥。韩国政府大力推广的“课外学校”教育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