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荞麦在我国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特别是荞麦由我国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就已视荞麦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荞麦的营养价值丰富,其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及其他成分的含量远远高于一些大宗杂粮作物,但是由于荞麦芽籽粒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等高活性的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使荞麦的蛋白质很难得到消化利用,而且有时会有不适应症状的产生。发芽可以提高荞麦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同时荞麦芽具有口感良好、营养丰富、无过敏性反应等优点。本论文对荞麦芽的抗突变、抗肿瘤生理活性进行研究,为继续开发荞麦芽的保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为研究荞麦芽的抗氧化活性,本试验以不同生长阶段的荞麦芽为研究对象,采用70%乙醇为溶剂提取了不同生长阶段甜荞麦芽和苦荞麦芽的总黄酮,利用比色法测定了荞麦芽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2.以不同萌发期的黑丰一号、甜荞麦芽和坝上苦荞为试验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萌发过程中荞麦芽中芦丁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并对萌发荞麦芽的醛糖还原酶(rAR、的作用效果和荞麦芽的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试验,根据效果确定荞麦芽的最佳萌芽期。3.利用最佳萌发期的苦荞麦芽用乙醇、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进行提取,采用改良的Ames试验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观察荞麦芽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突变性,利用磺基罗丹明B染色法(SRB法)、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方法对荞麦芽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果,对荞麦芽的抗突变、抗肿瘤有效成分及其机制进行研究,为继续开发荞麦芽的保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不同品种的荞麦芽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苦荞的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甜荞。苦荞麦芽在萌发的第10天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高,清除率达到80%以上,甜荞麦芽在萌发的第8天时清除率达50%以上,以后几天略有下降。2. HPLC图谱可知苦荞和甜荞中的芦丁含量都伴随着萌发的进行而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苦荞麦芽黑丰一号的ABTS自由基清除的最佳效果达是在萌发的第10天,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物Trolox的值,但却明显比芦丁标准品的作用效果要高;萌发第10天时的坝上苦荞麦芽对rAR作用效果达最大值,作用结果明显比芦丁标准品、槲皮素要高。3.抗突变试验中:萌发的荞麦芽乙酸乙酯提取物(200μg/皿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沙门氏菌TA98显示了80.6%的抗突变效果,同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其他提取物相比,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Q)、3-氨基-1,4-二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Trp-P-1)处理的TA98和TA100显示了更高的抗突变效果,且结果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荞麦芽提取物对MNNG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荞麦芽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在80mg/kg浓度下,对小鼠骨髓微核的抑制率达73.4%,75.8%,74.2%。4.体外抗肿瘤试验:荞麦芽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高的抑制效果。萌发第10天的苦荞麦芽在浓度为1.0mg/mL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胃癌细胞(AGS)、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3B)、结肠癌细胞(Colo205)抑制活性分别为94.8、70.3、79.6、82.3、73.2%。体内抗肿瘤试验: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荞麦芽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瘤率达39.5%、380%。结论1.不同品种的荞麦芽苗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苦荞比甜荞的抗氧化能力明显要高。2.苦荞和甜荞中的芦丁含量都伴随着萌发的进行而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苫荞麦芽中芦丁含量略高于甜荞麦芽。萌发第10天的坝上苦荞麦芽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作用效果,同时对rAR抑制效果也很明显。3.萌发第10天的坝上苦荞麦芽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突变性,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突变效果最好。4.萌发第10天的坝上苦荞麦芽不同提取部位对体细胞DNA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肿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了最强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