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r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U.S.President Obama's Weekly Radio Address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ll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于批评语言学,旨在探究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的关系。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其产生的社会语境呈辨证统一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我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要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以便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的批评性分析来探讨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展现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传播他们的意志和观点,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国家权力如何利用语言来帮助达到政治目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其方法论主要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本质与我们对它的需求和它所应完成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语言的语法系统所特有的形式与语言所要满足的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因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可以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种工具。   本文主要是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来对美国总统2009-2010年每周电台演讲进行语料分析。这一分析模式包括三步骤:描述、阐释和图表说明。在第一步中,作者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工具,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对演讲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第二步联系语篇与语篇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阐释语篇的生成过程。第三步作者从社会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来说明语篇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语言从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性。语篇中语言的特征如词汇的使用、及物性、转换、句型、情态、人称代词、主位结构的选择等都取决于语言的功能和语篇生产者的意识形态。   政治家发表演讲时使用的语言往往取决于特定时间和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目的。有时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和谐的建立和权威的体现。意识形态在语篇中得到充分体现,反过来这些语言又加强了意识形态的形成,这正体现了语言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描述语言的特征,阐释语篇产生的过程,最终还是为了说明语篇与其产生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的使用。政治语篇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也能帮助政治家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政治语篇时,不仅要分析语言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如意识形态、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关于奥巴马总统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语言分析视角,同时也证明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可行性。此外,批评性话语分析还有助于提高人们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和培养人们的批评性意识。
其他文献
学位
问候语是日常礼仪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问候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随着世界各地人际交往的增加,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也包括对问候语的研究。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旨在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材料和表达信息的载体,特别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课堂词汇教学是英语
称赞语是指发话人对受赞人的夸奖和赞美,受赞人通常会使用言语行为对称赞语进行回应。在大多数言语群体中,称赞语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言语行为。语用迁移是指语用知识不足的外语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前往中国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也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服务外国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许多景区提供了双语或多语公示语。恰当、地道的英文公示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