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德语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增大了电影在海外的推广力度。国家电影“走出去”重点工程助推作用越发凸显。中国故事走向海外,体现的是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但若想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获得海外观众的理解和认可,就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然而我国字幕翻译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国外影视作品的汉译研究中,对出口国产影片的多语种字幕翻译更是少之又少,其研究范围还亟待扩大。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包含“生态学”和“翻译学”,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综合学科。它是以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出发,剖析了原文,译者,译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在适应宏观,微观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生态翻译学无疑给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评价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考察了译者在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德语字幕所进行的适应性转换,以观众的反馈验证译者的适应性选择是否满足了德国观众要求。研究结论如下:一,电影字幕翻译的制约主要有:技术限制,语篇限制,语言限制和文化限制。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作的适应性选择主要体现在三维转换上。在语言维角度,译者有意识的补充德语译文的逻辑关系,调整句子语序,适当删减字幕长度。在文化维角度,译者主要通过异化和归化的手法对文化信息进行处理。从交际维度来看,译者主要在理解交际目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传递,方便观众理解剧情。三,除了三维转换方法之外,译者还需要保证正确传递文化信息,正确处理文化信息宏观上的“原味”和“异味”,要确保译文读者正确理解相关内容。此外鉴于字幕翻译活动本身的时空,语篇,语言限制,译者还需要对信息长度以及密度进行调整,使译文能适应目标语观众的翻译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但其性能受湿度影响较大。为克服这一缺陷,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构建蒙脱土(MMT)与EVOH多层复合膜结构。高压平行电
著名黑人作家伊什梅尔·里德以“新伏都”美学为特征,将伏都文化与后现代写作方式结合,形成具有黑人文化特色的后现代叙事。在《黄后盖收音机的解体》中他第一次积极地使用
近年高考时常出现与函数f(x)=(1+1/x)(x〉0)有关的压轴题,如2007年四川理科卷的第22题及2001年全国理科卷的第20题,这两道题都涉及了函数f(x)的相关性质.有关函数f(x)=(1+1/x)(x〉0)的两个重要性
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建造类企业,该类企业的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偏高,强调采购成本控制对降低企业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