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人航行器极区导航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3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是重要的海洋装备,其发展遵循着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方面是从其航行环境而言,UUV未来必将向着更远更深的海域航行,这也就会涉及到UUV在极区航行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UUV必将向着更加智能化、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任务需求,这也就会涉及到多UUV协同作业的问题。本文将遵循着UUV的上述两个发展方向,针对传统导航算法的失效性,以提高UUV极区导航精度为目标,以UUV极区导航的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为方向,对UUV极区导航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北极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北极地区的探索与开发具备一定的现实价值。另外,从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它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是与世界上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国距离最近、航程最短的地区,北半球国家的安全与北极地区息息相关。因而,北极地区的探索与开发还具备一定的军事价值。由于气候环境寒冷,北冰洋上的大部分地区常年被海冰覆盖,大型科考船航行时需要进行破冰作业等,为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由于搭载人类,对科考船的可靠性要求较高。UUV由于不需要搭载人类,相对于科考船舶较为安全,但是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自主性与智能性。此外,UUV可以在水下航行,不需要进行破冰作业。同时,对北冰洋中的海洋情况及资源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细致的探测。
  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惯导系统)由于具有极强的自主性,被广泛应用于UUV导航中。然而,目前普遍应用于UUV导航的大部分算法仅适用于中低纬度地区。极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导航环境,如极点附近经线快速收敛于极点,纬度趋近于90°等情况,造成了UUV传统惯导算法存在计算溢出和误差放大等问题,从而导致UUV传统惯导算法在极区应用时存在失效性。针对UUV传统惯导算法在极区应用的失效性问题,从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发提出适用于UUV在极区航行的UUV格网惯导算法,构建UUV格网惯导算法的系统模型及机械编排模式。
  针对惯导系统存在随时间累积误差的问题以及极区环境造成传统辅助导航算法失效的问题,探寻适用于UUV在极区航行的辅助导航算法。结合多普勒测速仪(Doppler Velocity Log,DVL)辅助UUV导航算法在极区底跟踪存在适用范围,水跟踪不精确的问题,提出基于顶跟踪模式的DVL辅助UUV导航算法。并选用基于顶跟踪工作模式的DVL系统作为UUV在极区航行的速度辅助测量导航方式,选用USBL系统作为UUV位置辅助测量方式。探讨辅助导航系统原理,构建辅助导航系统模型。针对UUV格网惯导算法中误差随时间累积的问题,基于DVL/USBL综合辅助技术,提出了UUV极区导航算法,有效提升了UUV极区导航的精度。
  UUV极区导航的误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航行过程中的误差,另一方面是初始条件中存在的误差。因而,初始条件同样影响着UUV极区航行的导航精度。针对传统UUV初始对准算法在极区存在失效性的问题,以UUV格网惯导算法为基础,设计了UUV极区粗对准算法。基于粗对准的初始对准结果,完成UUV极区精对准设计。由于粗对准利用重力加速度矢量在惯性坐标系的投影来得到UUV的初始姿态矩阵的值,当UUV到达极点附近时,重力矢量与地轴发生共线,从而影响其精度。进而出现粗对准结果为大失准角的情况。因而UUV极区精对准算法将在大失准角的情况下进行构建。对传统UUV初始对准算法进行完善和改进,满足UUV在极区航行的初始对准精度需求。
  最后,在前面设计的UUV极区初始对准算法和UUV极区导航算法的基础上,为满足未来UUV任务复杂化和高效化的需求,设计了多UUV极区协同导航算法。采用集中式编队构型,利用领航者UUV的导航信息校正跟随者UUV的导航信息。一方面节约导航设备成本,另一方面保障跟随者UUV的导航精度。在领航者UUV和跟随者UUV上均应用前面设计的UUV极区初始对准算法和UUV极区导航算法,可以避免传统导航算法的极区失效性问题。对水下通信延迟进行分析和量化建模,结合量化模型改进传统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以满足多UUV极区协同导航的需求。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本文中的验证试验均采用仿真实验和基于实测数据的半物理仿真实验的方式进行。考虑捷联惯导系统的特点,一部分数据不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以在中低纬度测量,作为实测数据。而另一部分数据和UUV的具体航行状态直接相关,通过航行状态的确定可以直接确定这部分数据的值,因而这部分数据可以通过仿真得到。进而可以通过半物理仿真实验的模式来模拟UUV在极区航行的情况。仿真实验和基于实测数据的半物理仿真实验共同验证了所提出的UUV极区导航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因具有单台接收机可实现全球范围内高精度定位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海上高精度定位。现阶段海上工程化应用的PPP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浮点解PPP为主,且存在定位结果收敛时间长、可靠性难以保障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海上PPP定位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是PPP技术尚待解决的关
全垫升气垫船作为一种高性能船舶,突破了传统排水船的支撑方式对航速的阻碍,垫态航行于支撑表面,具有高速性和两栖性的优点。因此,全垫升气垫船的航行不受水深的限制,还可以在其他特殊表面上高速行驶,如冰面、沼泽地、岸滩、草地等,这是其他排水船无法做到的。但是,其有别于常规水面船的船体结构和垫态航行特性又使得对全垫升气垫船的精确建模非常困难,特别是其垫升系统的气垫压力以及囊指型柔性围裙下缘与航行表面间隙泄流
全电力船舶是我国未来船舶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具有运行经济性好、操纵性强以及可靠性高等一系列的优点。全电力船舶中压直流电力系统中包含有大量的由电力电子变换器供电的恒功率负载,其工作时会向系统中引入等效的负增量电阻,进而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稳定性是全电力船舶中压直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因而开展全电力船舶中压直流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全电力船舶中压直流电
随着人类探索与开发海洋的逐步深入,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所承担的任务也日趋复杂、多样,从而对其自主航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局部环境构建与运动规划是支撑UUV实现自主航海的关键技术,本文紧密结合UUV的实际应用需求,以实现安全航行为核心目标,针对水下三维空间的局部静态、动态环境构建与运动规划问题展开研究,力求提供由认知到决策的系统解决方案。静态
控制系统作为机械制造设备及工业智能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工农业、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有着众多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基于视觉的控制技术,并以灵活度高、执行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基于视觉的控制系统通过使用视觉传感器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并用识别理解后得到的运动参数信息来控制执行机构完成任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将人类从某些环境恶劣
学位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中,GNSS矢量跟踪技术通过融合信号跟踪与导航计算以实现二者相互增强,既能提高信号跟踪的灵敏度及动态性能,实现信号桥接,又能提高导航计算的精度和连续性,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GNSS接收机的关键技术之一。非相干矢量跟踪技术对传统标量接收机改动小,同时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性能,是目前矢量接收机硬件实现的优选技
随着陆上资源的消耗,各国愈发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上航行船舶的密度大幅增加,从而对船舶操纵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转性是船舶操纵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船舶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能,与船舶航行安全息息相关。然而,由于船舶回转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横摇和横倾,使得回转操纵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耐波性的问题。对于高速大舵角下回转的舰船来说,即使在静水中也会产生较大的横倾。若此时受到海浪等干扰,则会在横倾的基
学位
零部件装配是制造业中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虽然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以实现“机器换人”,但是由于装配任务的约束操作复杂性及机器人较差的柔性,目前机器人尚未大规模的应用于装配领域。特别是含能部件的装配任务,由于含能部件易爆易碎,导致其接触力的控制十分复杂,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工艺要求更严格。目前,国内的零部件装配技术尚未针对安全约束开展研究,还没有应用于装配含能部件的机器人及相关技
学位
近现代以来,人类对于海洋的研究和海域的防卫程度都在不断加大。作为海洋高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水下航行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在军事和其他各领域都有重要的价值。因其工作环境复杂且多变,实现AUV的运动控制成为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滑模控制理论、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智能自适应控制相关理论,结合欠驱动AUV在近水面的运动规律,针对欠驱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软件开发方式得到了软件行业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Web(World Wide Web)服务是目前作为SOA中服务的一种主要实现方式。在SOA架构下,基于Web服务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Web服务选择组合和供应商参与开发方式。通过Web服务选择组合可以实现从纷繁的Web服务中选择最优的服务,将它们组合成为高质量的
学位